|
陶瓷出口“虚火”上升 增值筹码有待探寻中国建设报 2008/5/15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原材料紧缺,能源涨价,人民币升值,环保压力愈来愈大,企业为了各自利益明升暗降——出口涨价需要多少底气支撑? 第103届广交会和11届亚陶展意向合同所带来的后期商务实地考察仍在热火朝天进行着,展会推动出口贸易仍被业界人士津津乐道。企业参加展览会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资源,但是“重金重展”之下的出口贸易“虚火”上升,着实给陶业人士眼花缭乱后又徒添莫名忧虑。 毋庸置疑,不少陶企都接洽了或多或少的国际订单。从表面上看,出口贸易价格似乎都上涨了5%%~10%%,但是,在谈及出口贸易单位价格时,大都没有实价。成交的订单是赚是亏,恐怕只有陶瓷企业的老板才明白。 佛山某陶瓷公司出口部负责人说,国内陶瓷因为原材料紧缺,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愈来愈大,造成陶企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加上人民币升值,企业出口贸易越来越不好做。他说,虽然出口报价上涨了5%%~10%%,但是,实际操作则谁都不敢轻言涨价。因为陶瓷市场并非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大家都在削尖脑瓜巩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涨价则面临客户和市场的流失不涨价,企业又因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而使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某知名品牌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当前陶瓷出口贸易报价看似价格涨了5%~8%,但是不少企业为了各自利益,均采取明升暗降的“杀手锏”拉拢客户,尤其是长期合作的大客户。企业通过稳住大客户的销量,提高一般客户单位价格,来进行所谓的涨价。 我国今年第一季度陶瓷出口贸易同比增长50%%。有业界资深人士分析认为,虽然陶瓷出口贸易增长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却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走量”订单的利润几乎被蚕食殆尽。 该分析人士指出,陶瓷行业受国内宏观调控,货币从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内源需求虽然持续增长没有改变,但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却是不容质疑的事实,企业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市场的存在,不惜以牺牲企业有限利润以维系“市场占有率”。 该分析人士强调,为社会、为股东、为员工创造更多的财富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之一,企业利润不复存在,企业也处在倒闭边缘了。 中国陶瓷在质量、规格、花色品种等方面已与国际贸易标准接轨,所差的是设计和自主品牌的影响,以及规范的市场操作。不管是亚洲抑或欧美,在产品质量标准同等前提下,品牌知名度和商业操作技巧将控制出口贸易的成交及单位价格。中国陶瓷出口贸易与国际同类产品价格相差甚远,升值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目前中国陶瓷涨价的筹码能否被国际买家所认可还是未知数,然而创新设计无疑是最佳筹码,但我国陶企有多少底气说自家企业产品是原创产品,并处在国际先进水平。或许这就是当前陶瓷出口贸易涨价却不增值的症结所在。谭颜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