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陶瓷多“急功近利” 难登大雅之堂2017/3/24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中国是一个制陶的古国,也是一个大国。中国的陶艺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而今天经济的发展又为陶艺品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如何传承优秀陶瓷艺术,制造出适合今天这个时代所需求的陶艺品,是值得陶业行业人士去努力的。现在陶艺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工艺制作上,更应该注入其文化内涵,使陶瓷艺术的价值和审美更好的体现出来。目前中国的陶制品充满着急功近利的颜色,让国外的陶瓷占领了陶瓷品的高端市场,这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如果一件陶瓷工艺品我们做得好,又注入文化,它就不仅仅工艺品,是艺术品,从而能登上大雅之堂,进去全球高档商品前列,其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 设计师整体水平不高,行业弥漫急功近利色彩 一位搞设计的朋友告诉记者一个信息:在欧洲和北美,陶瓷已不再是中国的代名词。因为,在那些地方的精品店里,几乎找不到中国瓷器的踪迹;而在中国市场,意大利、法国和日本等国的外来瓷器却被摆上高档货架。瓷器除了要求实用,还讲究美观,而我们生产和参展的大部分瓷器,在艺术水准上,只能算做三四流。 中国瓷器致命的弱点,不在技术,而在于制造者的文化档次太低。据调查,目前中国一些陶瓷设计者只有初中文化,其技艺大多是通过拜师学来的。他们无法吃透中西文化的精髓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涵义,以至于中国的古典风格发挥不出来,西方的现代流派又学不到家,最后的产品只能是不伦不类。中国真正缺少的,是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以生产陶瓷著名的景德镇,制瓷人才储备最丰富。但在当地近10万名的陶瓷从业者中,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只有38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只有12位。深圳一家陶瓷厂的陶瓷设计师谈到其职业现状时,他说:“行业中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几年设计经验的人都在忙着做展销,这样既能为自己打出点名气,又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要成为设计大师,就得不为眼前的名利所动,心态平和、脱俗。”这位设计师坦言,实事上,能不受利益的诱惑、甘愿为陶瓷艺术忍受寂寞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近90%的陶瓷设计者的工作仍是出于谋生的需求。培养艺术品位比培养设计师要难。 瓷器如果注入文化和艺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不注重细节,粗制滥造 “国内制陶企业分工不细,也是造成产品粗糙的原因。”陶瓷设计师雷先生说,国内的设计师基本上是全能的,一套活儿靠他一个人就能拿下来;而国外的专业分工非常细,每个工种只对一个领域做专门研究,这使得员工们在各自的专业技术上都能表现得相当出色。 有些国产日用瓷“从不注重细节”,不是摸起来不够光滑,就是纹路不够清晰。更糟糕的是,有时拿起多只碗,竟然找不到两只一模一样的。相比之下,国外的日用瓷多数走精细之路,西餐具、茶具烧制得十分精美,拿在手中细看,简直找不到一丝缺陷。这种差别,使中国瓷失去了国际市场,也正在失去国内市场。 据记者了解,国内的设备现在几乎与国外不存在差距,不少出口产品,其工艺设计的品质也相当精细。因为,这其中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况且,国内真正懂得日用瓷消费的群体尚未有形成。而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对于陶瓷的喜爱和高超的审美意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阶层,每个窑烧制的产品都不敢掉以轻心,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自然也很高。因此,培养一个真正的艺术品受众比要培养一个设计师难得多。 把陶瓷当作文化产业经营 不论什么产业,都应该当做文化产业来经营。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品牌价值。中外陶瓷企业在文化档次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品牌的理解上。国外企业每当遇到阻滞时,总试图做出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突破。 典型的案例是:耐克公司面临强烈的市场竞争时,以限量提供的方式推出了珍藏商品,不仅大大提升了耐克的品牌价值,甚至创造了消费者蜂拥而上珍藏耐克鞋的奇迹。据悉,西方的陶瓷工艺品与时尚服装等制造业都有类似的情况。 而中国的陶瓷企业多数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时代:家族式经营居多,规模小,不能批量生产,营销手段也很落后;而规模稍大一些的企业,多数还以贴牌生产为主。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树立品牌形象都非常不利。 “国外同类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则是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只有在这一代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才会从储备中拿出新一代的产品来卖。”深圳一家陶瓷企业的郭先生说。这种销售模式,使企业把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品牌上,不用跟着别人跑。而国内的企业喜欢抢新跟风,一种新产品刚面世,仿制品就出现了,因为大家都不注重自己的品牌。中国轻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陶瓷分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虽然中国日用瓷产量居世界之首,但由于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只能以价格优势进入国际中低档市场,帮助企业培育和打造中国陶瓷的国际知名品牌,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