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概念产品推广误区

  2007/10/10  [访问本页PC版]

    六、推广概念产品就要防止竞争对手跟进

    推广概念产品时,一旦成功地引导了消费,则会有众多的跟随者来抢夺市场。为确保利益,通常的做法申请专利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保护,防止、抵制竞争对手的跟进。但这种办法通常难以凑效,因为竞争对手可根据这一思路利用这一观念,开发类似或更高级的产品。如果对手无法跟踪或难以跟踪时,则会设法进行抵制(或恶意攻击),使概念产品的推广更加困难。对消费观念的引导,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一个企业难以做好。

    在推广概念产品的初期,将概念与品牌锁定在一起,同时,可以诱导竞争者加入,共同引导一个观念,激活一个市场。在概念引导的初期,与竞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来不得相互攻击,这样会毁掉一个市场。

    但是,这种竞争的加入(尤其超越性的宣传),又将直接危害到企业的利益,因此在引导一个概念产品之前,准备好第二代、第三代的产品,当竞争者加入时,可以推出更高的产品,以此不断超越竞争对手,将其限制在距离之外。靠这种不断的自我超越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因此,推广概念产品是要将其跟踪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是要防止竞争对手跟进,但要坚决防止竞争对手“盖帽”(超越)。

    七、推广概念产品要迅速为企业带来利益

    推广概念产品通常容易遭到销售部门的反对,尤其是一线销售部门的反对。因为做了大量的广告却见不到销售成果,做了大量看似与产品无关的广告。一旦投放了广告未能迅速见效,便会指责市场推广部门:不懂销售,不了解市场,如果将广告费用来做促销(让利、抽奖、赠送)将会使销量提升多少。熟不知推广概念产品本身与在主销产品的销售促进就不同,不可能迅速见效。

    首先,一些概念产品本身就是只为提升企业形象而开发的产品,不可能热卖。宣传这类产品的作用是隐性的,自然不能很快见效。有些概念产品本身针对的就只是一部分人,目标市场较小。

    其次,推广概念产品是对消费的引导,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在前期造势阶段,通常大投入,而小产出,此时决不能用销量来衡量成败。

    再就是在推广概念产品初期,主要是为了诱导超前型的消费者,本身相对较少。而前期为了证明其产品价值(或为了利润)通常价位较高,限制了销售。

    因此,推广概念产品不能以短期收效见成败。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