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经销商如何在“挤压”中成长

  2007/11/24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在此,说经销商在“夹缝儿”中生存,是指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要承受来自生产厂商与终端商的“双重压力”,可谓“上挤下压”。对经销商而言,终端商不断地要优惠政策,而生产厂商又不愿意给,甚至要经销商自行消化终端商不愿意按时结算货款,生产厂商又强烈要求经销商现款进货终端商要求经销商经常调货(对于酒品相对少见),而生产则又要求进货,甚至压库……对于经销商而言,遭到终端商“挤压”似乎尚可理解,而受到生产厂家“管制”,心里多少会不舒服,并且心态上会失衡。不过,这是现实,生产厂商与经销商的合作过程,实质是二者之间营销力的搏弈,包括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产品营销力等指标。进一步来说,如果生产厂商的品牌很响,产品也很有市场潜力,并且自身的分销能力又强,这时经销商恐怕难于获得合作中的主动权。相反地,如果生产厂商没什么名气,甚至是一家新生企业,自身又缺乏市场网络,这时经销商如果具有一定营销能力,就能把腰板挺得直一点,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在某些区域市场,存在着单品牌或双品牌垄断市场的现象。这种市场垄断的存在,将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并且由于生产商与经销商二者之间营销力的失衡,经销商经营上很被动。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对生产厂商可谓“唯马首是瞻”。因为经销商如果想转换经销品牌,并想把新引入的品牌市场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赖于那些市场份额极高的垄断性品牌。这些垄断品牌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市场影响力,相对于一些弱势品牌而言,其营销具有“三好”特征,即好开点、好结算、好维护。“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于是经销商便忍之、耐之。

    生产厂商对经销的“强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销,不允许经营其他品牌的竞品二是提价,但终端不提价,打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三是促销员配置,强迫经销商安排促销员,而不考虑实际成本四是强制“带货”,推出新品时,强制经销商搭配老产品按比例进货。实质上,这种“强权”忽略了经销商作为一个利润主体,应以利润为先、生存为大五是强调市场覆盖。强调铺货率,而不考虑经销商的配送成本与返货成本。

    “弱国无外交”,对于经销商亦是如此。惟有做大做强,才能获得与生产商之间平等的话语权。实际上,对于经销商,生产厂商也不是说换就换。因为生产厂商对于经销商的更换,也存在一个更换成本问题,更存在一定的转换风险。即便是要更换经销商,也要采取一定的过渡措施。因此,经销商必须努力做到让生产厂商感觉到舍弃自己会存在很大的更换成本与更换风险,这样才会“长治久安”。经销商要增加自身的“砝码”,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大做强,除了自身的营销能力之外,在生产厂商的经营产品领域里具备一定的市场掌控权。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