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官窑---瓷区醴陵是什么2007/7/29 [访问本页PC版]启示: 文化也是生产力。 醴陵在发展瓷业方面,用文化提升瓷业内涵,用产业来彰显瓷文化的魅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融合,既做大了陶瓷产业,又发扬光大瓷文化。这也许就是文化与产业水乳相融的生动诠释吧。 外向瓷: 融入世界经济圈 外向瓷现象: 在这里,我们要提出“补缺经济”的概念:人弃我取,人无我优。 缺位:对于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言,他们并不愿意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上,能不能在世界经济圈中分一杯羹,对于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机遇稍纵即失放眼国内,几个主要陶瓷基地各有特色,如何突出各自特色,彰显各自优势,形成并行互补的产业圈,对醴陵来说,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中国日用瓷和炻瓷的代表。 补缺:醴陵有补缺的优势,有补缺的能力。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醴陵的优势,醴陵100多万人口,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如此,醴陵还有着别人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陶瓷技术经过多年的锤炼,已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从事陶瓷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十多万技术成熟的技工分布于醴陵几百家陶瓷企业。 陶瓷作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产业,是醴陵的优势,技术可以学习,人才可以流动,但文化却是深深扎根于醴陵自己的土壤中,搬不走移不动。 所有这些,都成就了“外向瓷”的美名。 如今,醴陵作为中国日用瓷和炻瓷的代表,在国内独领风骚,尤其是炻瓷,94%以上出口。 去年,醴陵出口陶瓷再创新高,达到1.8亿美元。醴陵也因此连续数年稳居湖南省县市创汇第一的位置。 醴陵瓷成为名符其实的“外向瓷”。 启示: 越是本土的,越是外向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醴陵守住“缺位”,发展独具特色的醴陵瓷业,占据了别人无法超越的优势位置,形成了醴陵瓷业强大的市场控制力,为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瓷 打造“国瓷”新理念 科技瓷现象: 如果醴陵瓷业仅仅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话,那么,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新形势下,醴陵打造“新国瓷”形象恐怕还是难以为继。既然是“新国瓷”,那么也要与时俱进,老国瓷是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的结晶,“新国瓷”则要借助科技进一步释放“国瓷”魅力。 如今的醴陵,科技兴业的意识深入人心。 最令人振奋的是,陶瓷科技工业园已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这家以高新技术陶瓷为主题的工业园,是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示范园区,以打造中国陶瓷科技创新基地和国际陶瓷制造基地为目标。现在虽然还在建设中,但已有不少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加盟愿望,目前,已有5家企业正式签约入园。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