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员工都哪里去了2007/8/19 [访问本页PC版]曾经有一本书,探讨的主题是“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为了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方法:懂得人心——使员工心情愉快坦诚对话——交流的力量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鼓励学习——学习就是得益解放员工行动——让他们获得自由等等。 我不知道有没有企业这么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么做的企业一定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因为,这个主题本身就错了,员工怎么会热爱你的公司呢?员工不会热爱你的公司,因为它是“你”的,他们只会热爱自己的公司,因为,那是“我”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吝啬鬼掉在水里了,岸上的人去救他,高喊:“把你的手给我!”吝啬鬼一动不动。有个人换了一个方式,高喊:“把我的手拿过去!”吝啬鬼一把就抓住了救援人的手,被救了上来。 这个笑话本来是讽刺吝啬鬼的,但是,它其实也反应了人本身一定的特质。每个人都会有吝啬的时候,只是有贵重程度和频繁程度的不同而已。西谚有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守夜人。所以,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人的假设: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和比较,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途径。 管理上有一个著名的“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是很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并且,分粥的人最先吃,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但是,这样不是办法,每周都要饿六天。 后来,他们推选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开始的时候,还比较公平,但是,因为分粥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强权产生腐败,绝对的强权产生绝对的腐败,其他的六个人便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变成谁贿赂得好谁喝得多。整个小团体也乌烟瘴气。 既然一个人是有弊病的,随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组成了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方式,有不同的结果。有人从中看出了机制,认为有一个好的机制,就会有好的结果。有人从中看出了监督: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第三方监督。我以为还可以看到人性,只要有可能,都会为自己多争取一点,这也是世界前进最原始的动力。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