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大埔--一个可爱而鲜为人知的陶瓷产区

  2008/11/10  [访问本页PC版]

    大埔的陶瓷品种十分丰富,号称十大系列,三千个品种。不仅有各种器型,各种花色的日用陶瓷,还有薄胎瓷、仿古瓷、美术瓷,其青花瓷不逊于景德镇,粉彩瓷也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现在还有新兴的卫生陶瓷企业,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也有墙地砖企业,陶瓷和水电是大埔的支柱产业。2006年大埔的陶瓷销售收入达6亿多元人民币,税收4000多万元,其中90%以上为出口,2007年因出口不利因素增长,大埔的陶瓷产销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下滑局面。大埔目前有各种陶瓷企业198家,陶瓷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有32家,26家企业获得了输美陶瓷认证,11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

    大埔不仅陶瓷惹人喜爱,还有比较深厚的陶瓷文化,大埔有些地名都是和陶瓷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碗窑(村)、青碗窑(村)、窑山(村)、陶溪等,陶溪的溪水似乎与众不同,似乎泛着高岭土的波浪和味道,但它又是清澈可爱的,一个有国学素养的人从这些地名就不难看到这里的陶瓷渊源并感受到这里的陶瓷文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广东省考古队对窑山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一座窑址为宋代窑址,大埔县政府的热心人士陪同我们参观了这座窑址,并告诉我们:大埔还有一处窑址为宋代官窑遗址,可惜我们来不及参观。

    大埔还有流传已久的陶瓷歌窑,民国时还产生过民间陶瓷大师,这位陶瓷大师和景德镇的陶瓷大师一样擅长绘画,至今在大埔民间还有影响力,但作品却难觅踪影。

    大埔的窑山等地有大量的古陶瓷碎片,有些还比较完整,只是有缺陷而已,笔者估计这些碎瓷片颇有价值,惊叹不已!捡了一些底款上印有“元”、“明”字样的瓷片带回家乡景德镇,请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研究员、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云鹏先生进行了鉴定,黄老师一眼就看出来这些瓷片不是一个层面上捡来的,他还告诉我,这些印有“元”代底款的瓷器其实是明代生产的,是明代的仿古瓷。

    《中国陶瓷》杂志曾经用大量页码详细介绍四川邛崃曾经有大量的古彩陶碎片,民国初年被人发现其价值之后,不断被人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加以收购,用大量马车拉出去,辗转至国外,最后荡然无存,使我国文物事业受到了损失。

    景德镇御窑厂原来也有大量明清官窑碎瓷片,九十年代被人发现其价值后,不断被人偷偷收购,以至用高价租住附近几百米远的民房,雇人日夜挖地道去偷取御窑遗址残存的明清时代官窑碎瓷片,据说由于地道空气稀薄还缺氧死了人,可见这些残瓷的价值之高,据说,也有人因此发了财。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