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陕西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2008/5/25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 一、简介

    陕西关中东部的澄城县尧头镇出产粗瓷。此地煤炭资源丰富,又有坩土矿分布于沟涧的石崖中,夹生白、紫两色的原料,便于烧制陶瓷、砂器。

    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夏秋制坯彩绘,入冬烧窑销售,代代相传。

    尧头古镇位于澄城县的西南,与白水、蒲城两县邻接,老镇很多民宅已被废弃,现改称尧头村,当地人称之为老街。

    站在西河岸边,向对岸的台地和崖坡上的老镇址望去,崖畔田头被弃置的残瓷堆积在黄土瓦砾之中,废弃的残垣、参差错落的旧瓷窑及耐火砖、匣钵、瓷片、窑渣布满山坡,从北到南约3里长绵延不断。从这些遗迹可以判定,历史上当地曾发展出关中东部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

    二、溯源

    澄城陶瓷主要产于尧头镇,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言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

    尧头镇这一地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尧头粗瓷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有着1300年的烧造历史,其窑址也是历代民间陶瓷文化遗存的重要地方。

    据明朝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这是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明嘉靖年间县志曾记述征收窑税,每年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物产:器用资黑瓷、石炭。黑磁尧头镇特产。明代天启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磁器。

    在元明以后北方青瓷日趋消亡的趋势中,澄城窑还能烧制青瓷,这种现象在北方瓷窑中极为罕见,为确定澄城窑的历史地位增添了浓重一笔。

    在明清时期尧头镇陶瓷业发展到兴盛阶段。据民间流传,在鼎盛时期,有窑百余处,年产陶瓷220多万件,不仅占据了渭北各县市场,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陕北等地。

    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战乱及匪患不止,加上光绪三年大饥的影响,导致澄城县人口急剧减少,尧头的陶瓷业亦严重衰落。

    民国十五年《澄城县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旧有40余家,民国十五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当时的出产数为每窑约值钱30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并较详细地记载了制瓷业的规模和生产流程。

    民国15年统计时由旧有四十余家减少至二十余家,可知当时烧瓷业仅达到清代规模的半数。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