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公益营销成为一种战略2008/5/8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好的企业与优秀的企业之间是有差别的。一家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一家优秀的企业也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但他还要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太健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中国,被经济学家誉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公益事业越来越多地肩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受到来自政府、媒体、民众的越来越多关注。正因如此,公益营销成为许多跨国企业宣扬品牌理念、提升品牌美誉度或者进行政府公关的最重要策略。 在中国的跨国企业中,安利、可口可乐、宝洁可以称得上是公益营销的“三剑客”:无论是从投入的金额、影响力、时间长度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而安利更是其中的典型,不仅将投入公益事件作为一种文化,更将公益营销提升至企业战略的层面,重塑“后直销”安利的良好形象。 公益营销:安利的本土化策略 1959年,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年轻的杰·温安洛和查理·狄维士在家中的地下室迈出了安利事业的第一步。如今,这份事业传至第二代领导人史提夫·温安洛和德·狄维士手中。安利的公益理念就源于这两个家族的传统: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应当承担家庭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企业都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进入中国以后,为了寻找一个能够深入持久拓展的公益事业主题,安利特意聘请美国精通“公益事业市场”的研究专家卡罗·库纳女士对中国的实情进行详细研究。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安利确立了“儿童、环保、健康”三大主题,并视为三大品牌项目进行管理。 选择儿童作为公益主题之一,是因为儿童代表未来拥有无限美好的前景与安利的企业理念“为你生活添姿彩”是相吻合的。而“健康”、“环保”则属于“中国特色”。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健康”、“环保”成了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2002年以来,安利(中国)出资330万元人民币联手清华、复旦等14所中国著名高校,在四川昭觉、江西瑞金等国家级贫困地区开展“青春接力、你我同行--安利名校支教”活动。 通过设立奖学金,捐献教学设备,安利希望能够更好地改善当地的教学条件,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西部贫困儿童的教育事业中去。安利(中国)因对支教等项目的公益贡献而荣登《福布斯》中文版“跨国公司慈善捐赠排名第五位”。 在环保方面,安利公司把关注环境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安利公司不仅提供优质的环保产品,同时通过组织大型的公益活动向大众“传达”环保理念。公司连续三年种植“安利林”,履行着“哪里有安利,哪里就有绿色”的承诺。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