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广东陶瓷出口趋势有所缓慢 新一轮洗牌带给出口企业

  2007/10/10  [访问本页PC版]

    仅仅一年,出口企业的半数就换了脸孔,证明陶瓷出口这碗饭越来越难吃。大浪淘沙之下,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陶瓷出口肯定会向集约经营的方向演变,小企业运作风险越来越大。记者从海关获得的信息也表明,尽管行业洗牌加剧,但政策调控并没有影响大品牌企业的发展速度,今年1-8月排名前30名的企业合计出口5.8亿美元,增长38.7%,占出口总额的28.4%,其中仅5家出口额出现下降同时,大品牌企业业绩稳定,持续两年排名在前30的企业有21家。

    前景不乐观产业待提升

    近年来,广东陶瓷迅速发展,出口额也不断攀升,据海关统计,入世前的2001年广东陶瓷出口额仅为7.4亿美元,至2006年已突破30亿美元大关,比2001年大幅增长3.1倍。不过,眼下这轮力度极强的政策调整,为广东陶瓷出口带来不少凉意。

    海关指出,资源的粗放型应用

    模式,今后将可能使广东陶瓷产业难以为继。据悉,大量中小型陶瓷企业无序发展,对资源进行粗犷利用,使瓷土资源已经在广东潮州、梅州等地出现严重短缺。有专家预计,在30年后,现在风光无限的广东陶瓷行业将面临“断炊”。

    眼下不仅珠三角严格限制占地大、污染高的陶瓷生产行业,连原本大力承接珠三角陶瓷产业转移的一些二三线地区,也开始对低效益的陶瓷企业下逐客令。记者近日走访肇庆高要,发现原本旨在吸引陶瓷企业集聚的“金陶”工业集聚基地,已经更名为“金淘”,十几家正打算落户的陶瓷企业被“请”出该基地,理由是土地升值,占地面积过大的陶瓷企业“土地产出比”较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国内外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陶瓷生产受政策管制调控的日子才刚刚开始。面对日益收紧的政策调控,广东陶瓷企业应该迅速改变以量取胜、打价格战的竞争模式,促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