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岁月交替 回望2006年上海瓷砖市场分析

  2007/10/11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转眼间,2006年尘埃落定。站在岁月交替门槛上回望2006年的建陶行业,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也有让人担忧的地方,可以说有喜也有优。

    2006年陶瓷行业所发生的事情,也让这个年份充满了喧哗与骚动。陶瓷博物馆和中国名牌申报在好长一段时间内都议论纷纷,这也从中暴露了陶瓷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陶瓷行业的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2006年建陶行业新品迭出,精彩纷呈。诸多厂家纷纷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更为注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仅对产品的花色、质感、功能等进行全方位的改良创新,同时一些国际流行元素及搭配方式也被引入,一些创新产品甚至堪与陶瓷强国比肩。可以说:它们是本年度行业最美的收获,也是今年陶瓷行业的亮点。

    房产新政、原材涨价导致年末瓷砖市场价格上涨5%-10%

    从2005年起,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上海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措施,制止炒地行为,不准转让期房,加大税控力度,优惠普通住房,房地产投资增速和开发用地供应总量得到控制,房地产信贷增幅趋缓,商品房价格增幅回落,投机性购房受到遏制,一度给人以房地产市场紧缩的错觉。所以很多同行或记者朋友预测瓷砖价格也将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厂家对出厂价格进行了微调,价格上涨幅度在3%-8%,而运输费用的上涨,又迫使商家对价格进一步上调,所以综合价格上涨幅度在5%-10%之间。当然,这种价格上涨也不是赤裸裸的,很多厂家都是结合新品推介,把原有价格进行调整,如新中源企业结合超洁亮抛光砖的推出,对其所有抛光砖价格进行重新定位,结合新的瓷片推出,淘汰老产品,对价格进行调整。

    靠消费者消化涨价压力对瓷砖厂家来说风险不小,瓷砖行业竞争很激烈,产品容易被替代,轻易提价无疑会很快失去市场。但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企业不提价就没法存活。在上下游两头逼迫下,瓷砖生产企业对老产品往往不敢提价,而是通过上市新品种来实现涨价目的,比如号称应用了新的科技、采取了特别的花纹,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价格判断。

    据解释,不少瓷砖生产企业都推出了新品,各厂家给一级经销商?j比如大的建材市场、商场?k的供货价已上抬高了8%左右,考虑到流通领域的代理、分销环节,瓷砖市场的最终零售价可能最高抬升了10%.尽管有些代理商、经销商为了尽快销售,自愿让利1%~2%,但大部分涨价负担还是落在了消费者头上。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