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理商怎样保持库存不积压2007/10/11 [访问本页PC版]3、监控终端,日报销量 做代理就是做销售流通,不同的时期如五一、十一、国庆、元旦、春节等大型传统休假日,也是商品消费的节日,消费往往不定性,需求量难于一时把握,加上终端卖场的采购送货退货手续烦琐,很容易出现断货或长时间某型卖不动,导致业绩受到损失。因此,原经理则要求下属每天都要把自己所有终端的进销存上报并输入电脑进帐以备分析时查寻,做到监控分销终端的日销量,随时均能对终端各处库存了如指掌。 4、制订政策,加快周转 销售政策影响库存变化,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一般终端经销商按批发价进货的同时,原经理就会给予阶段性的政策奖励,如终端经销商进货达到一定的额度,或者在厂家分配的额度内,就可享受厂家额外提供的折扣或实物奖励。但是原经理这种做法产生的后果是终端经销商及渠道内的库存某段时间内大量增加,形成库存积压。为了较好地将销售奖励转化为销售成果,原经理则改变了以往市场政策,采用终端销售奖励政策,把销售政策向销售终端倾斜。在终端推出针对某个型号的奖励,使终端经销商不但拿到厂家的奖励,还获得来自销售的利润。这样不但实现了产品的终端渠道通路中快速消化,而且加快了原经理产品的实际周转。 5、少进少出、快进快出 原经理讲,像他这样的小型代理商,在经营上应该是尽量降低库存,从整体和原则上讲是正确的,其好处是:一是降低经营成本。少进少出、快进快出,尽量保持零库存,能够减少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二是规避价格风险。大进货,高库存,在市场饱和及销售淡季的时候,容易造成大量积压。在价格动荡剧烈时期,要冒价格风险。低库存即可规避这一风险。 与此同时,低进货、低库存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供应不及时,以至脱销。其二、下线分销商失去主动性。低进货、低库存令自己的终端分销商手中无货,从而失去经营主动权。再者,影响企业信誉及市场的巩固、扩大。供应不及时和脱销最易影响企业信誉。特别是一些老客户,几次脱销以后,他们会产生误会,认为我们是惜售而等待涨价,或者认为自己代理的这条供货渠道不可靠,转而寻找其他供货渠道。 原经理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低库存”并非合理库存,硬性规定或一味追求“低库存”,在实际中容易碰钉子而应该遵守“少进少出、快进快出”原则。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