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陶瓷企业的“北移潮” 用地价格成上涨“推手”2007/10/15 [访问本页PC版]“北移潮”催生行业裂变 专家认为,龙头企业凭借雄厚实力布局全国,不仅进一步获得了生产、物流等方面竞争优势,也将进一步挤占区域品牌的生存空间,中国陶瓷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或将出现。 宏观环境也使得“北移潮”成了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今年以来,陶瓷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退税、发达国家进口陶瓷门槛的提高、国家对耗能等方面硬性限制的加强另一方面,例如意大利marcacorona等国际品牌也竞相进入我国市场,加速行业竞争。 据悉,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有着4000家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等问题。出口产品习惯于以中低档为主,在款式和工艺方面缺乏创新,企业之间相互抄袭、贴牌生产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行业竞争力弱。 业内人士指出,宏观政策对行业内排名20位以外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领军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陶瓷协会一人士认为,现在新中源等一线企业的年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意大利marcacorona,加之近年来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充了行业的产能,陶瓷行业即将从规模生产阶段过渡到品牌打造阶段。 “佛山一些大型陶瓷企业的制造北移,不仅对当地经济升级起到了推动作用,企业本身也获益匪浅。”一长期从事市场经济观察的机构研究员表示。 据悉,作为第一个开始全国布局的建陶企业,新中源也因此而获益。以四川夹江基地为例,新中源以此为基础专攻西部市场,深耕西部市场,用中低端的产品打三四级市场。基地外移也便于打破僵化的营销代理制,终端可以直接到企业订货。这种做法使其在西部市场实现了全面的深度覆盖。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早在1995年进入陶瓷行业伊始,新中源就先后在佛山顺德及三水建厂,2001年之后进入广东河源和清远, “产业布局标志着陶瓷行业的马拉松竞争已经进行到三分之二程的时间”,业内人士分析道,“行业裂变的时机正在成熟”。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