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企业是不是越大越好越赚钱?2007/10/2 [访问本页PC版]如果把佛山陶瓷企业的这种做法与华东台资企业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前者作为追赶者实际上是找到了一个最好的迅速追赶对手的办法。台资企业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充分的运营经验,加上充足的资金,这使得他们可以按照现代企业一般的运营方法来运作。因此,台资企业基本上都是走分公司路线,分销商基本上也是分公司内控性质的,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就比较稳定,不可能有爆炸式的增长。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那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并运用它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佛山陶瓷企业家与台资企业家相比,也许更像企业家——后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企业家群体。 但是,并不是所有本土企业都能走上快速做大之路。当企业家掌握资源的能力还不够的时候,他就自然要考虑从小做起。而从理论上讲,小做起就必须做到“小而精,小而强”。如何才能“小而精,小而强”?个性化经营就是一条重要出路。简一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林说:“一开始做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也是出于无奈,因为我们投入很小,不可能去与一些大的企业拼规模。现在,我们的砖已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这证明我们的路子还是对了。未来的陶瓷行业只有大品牌的企业和小的有个性的企业才会活得很好。” 欧神诺所走之路也是同样的道理。早在几年前,欧神诺就提出了瓷砖时装化的经营理念。今年,他们又提出“天下无砖”的概念。业界不少人认为“天下无砖”有抄作之嫌,欧神诺董事长鲍杰军在一个公开场合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认为“天下无砖”也是一种营销渠道的个性化操作策略。 个性化和规模化是矛盾吗? 显然,就单个企业而言,个性化和规模化是一对矛盾:想要个性化,必然难以规模化,而想要规模化,又兼顾不到个性化。而从企业理想来讲,最好是既有个性化,又能够实现规模化。 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由陶瓷行业观察,个性化和规模化最初都是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企业定位为做百年企业,就必然重视创新,重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重视智力型投资,重视知识型团队的建设,产品的表现也必然是高附加值,企业表现出高成长性,企业的规模必然是适度,发展速度也适中。在陶瓷行业,欧神诺陶瓷是一个典型。而企业一旦定位为务实发展型,产品的定位一般就选择中低端的大众产品,同时也必然选择低价格战略,而低价格要求低成本,这就又导致经营者要实行规模采购,或者把窑炉做得很长很长,实现规模生产,或者把烧成时间压缩。因此,在表现形式上,这类的企业表现为追求规模经营,产品低附加值,品牌也可能高知名度,但美誉度与知名度不统一。陶瓷行业中,这类企业占了大多数。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