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房贷新政尘埃落定 商业银行执行心态现“两难”

  2007/10/30  [访问本页PC版]

    “如何认定‘第二套住房’,是以个人还是家庭来计算?如果夫妻双方分别以各自名义买房属于‘第二套住房’吗?此外还有异地置业、以子女名义购房等等情况存在,如果这个含义界定不好,政策的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位网友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种疑问很具普遍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房贷新政的目的是为了遏制投机,但“第二套房”的界定所留下的漏洞,将可能使得这一刚性政策变成了弹性政策,对炒房的抑制作用大大减弱。

    个贷神话步入风险期

    早在去年10月,上海银监局就披露,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下滑趋势较为明显,连续3个月以上违约的房贷客户超过万人。但当时各家商业银行并未引以为戒,理念上还是认为房贷是银行的优质资产,行动上依旧疯抢房贷客户。

    在房贷新政发布之前的9月下旬,建行研究部发布的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个人住房不良贷款数额已呈攀升趋势,而从国际经验看,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到8年。报告指出,在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个人房贷款支付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在近一个时期内已经逐渐步入违约高风险期。

    数据显示,工、中、建三大行房地产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由2005年末的10127.23亿上升至2006年底的11760.66亿。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由2005年末的184.42亿上升到2006年末的192.41亿。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国内的商业银行敲响了安全警钟。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伴随着房价持续上涨,今年以来,银行发放的按揭贷款增加了约3000亿元。在房贷规模越来越大之时,可能因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有必要采取提高首付及利率的做法减少风险。

    “从自身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国内商业银行也得认真执行359号文,而不是为短期利益所迷惑。”中国社科院教授易宪容说。

    在易宪容看来,359号文的出台,就是要改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优质资产的神话,从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角度来规避风险。近8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应该是美国的几倍了,而且国内按揭贷款的质量也会比美国要差,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国内商业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肯定会比美国高。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之后,我曾去银行做过调查,目前,很多银行的‘购房贷客户’,都是已经贷款n次,目前仍在偿还中的很多人,是从炒房里尝到甜头的‘炒房族’。根据非官方数据,目前银行贷款业务的80%来自身背多笔贷款的‘老贷’。”北京首个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于凌罡博客,于凌罡新闻,于凌罡说吧)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