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中国制造”找到进出口转型破解之路

  2007/11/2  [访问本页PC版]

    仿佛不约而同,许多大型企业开始注重“内外均衡”,“与其做廉价的贴牌,不如立足国内先行一步”,逐渐成为广交会上的共识。“中国不仅是出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完全足够撑起民族品牌。”广东创生不锈钢制品公司的销售经理陈劲松说。

    自主创新、技术升级,带动附加值的提高,则是一些出口主导型企业的应对之道。“只要客户提要求,我们就能烧制,”深圳永丰源陶瓷公司的销售代表李忻哲介绍,公司的红、黄色骨瓷工艺是自主技术,一套茶具就能卖4800元。

    “会哭的娃娃更好卖,”广州轻出集团的肖颖介绍,公司的布料娃娃在嵌入了ic卡后,价格提高了,销路也变好了,目前正在开发更为高端的电动玩具,以规避召回风险。

    另外,东莞有很多玩具企业,现在都把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嵌入玩具业的发展中,使传统玩具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在会场也发现,此次大部分家电企业都将一些策略性的产品作为主打产品,进行推广。在美的、春兰、志高、海信、格兰仕等企业展位上,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占了较大的比重,志高的全新节能空调、海信变频空调和海信矢量变频冰箱、美的洗衣机等新产品均成为采购商关注的热点。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共同选择。

    影响

    强企突围,马太效应凸显

    面对困境,行业龙头企业的表现更为沉着,由于市场均衡发展、出口依存度低、规模效应强,大企业能够快速消化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成本竞争时代的到来,让一些依赖压缩成本和劳动的小企业订单流失,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反而提高了。

    “外国的环保技术壁垒严格一点,对我们反而有利,”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叶福明说,公司在4年前就开始着手完善“基地备案”制度,日本农残检测标准提高后,公司接到的日本定单更多了,“都是不合格的小企业流失的”。公司今年对日出口增加了20%-30%,在本届广交会期间就有几百万美元的成交量。

    一些大企业还通过全国布局转嫁和消化成本,对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廉江红星公司的刘经理表示,公司为了实现规模生产,投入5000万-8000万建新厂,彻底淘汰旧有设备,并在洛阳生产炻瓷、在湖南开发骨瓷,大大降低了成本。国内不锈钢著名品牌苏泊尔表示,在越南新建的工厂即将投产,充分利用了国外的资源和人力。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