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次贷危机压伤中国制造:出口企业面临更大风险2007/11/25 [访问本页PC版]中国产品价格优势受挑战 相对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压力,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更大风险是产品价格优势正在退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目前对我国出口影响更多来自内部,包括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升值、原料涨价、工人工资上升等,制造业出口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在2006年底从13%下调到8%,今年7月份又下降到5%,明年1月份可能没有退税了。再加上目前人民币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0%。我们出口几乎没有什么利润了。”一位深圳陶瓷贸易商郑先生表示。 除了陶瓷产品外,今年7月份有2831个税目的商品的出口退税下调。包括塑料、玻璃、皮革制品、木制品等。 此外,加工贸易新政策规定,企业进行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时要缴纳保证金,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东莞一家木制品玩具企业的老总表示:“现在已经把工厂的规模缩小了一半,年生意额从8000万元人民币减到4000万元左右,准备坚持一段时间或者关闭。” 这一切都在加重企业的成本,使中国制造逐渐失去价格优势。如今年广交会上,不少企业将报价提高了10%左右,并对订单实行浮动报价。但业内人士分析,“这只对中小客户管用,大客户需要一个稳定的价格,而且提价空间非常有限,如沃尔玛今年服装、礼品等订单并没有加价。” 而不少企业担心客户流失,并没有敢提价。 “现在出口企业都在谈如何生存,不谈发展了。”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表示,一般工厂的利润在2%~5%,如果退税、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或者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企业就要亏损了。现在不少做服装、文具、塑胶的企业把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股市,如服装企业雅戈尔在宁波、杭州等地出“天价”拿地。 国际订单转移加速 在中国制造受次级债危机以及内部成本压力之际,国际订单的转移正在加速。 目前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无法承接低价的订单。浙江一家以出口服装为主的贸易公司老总告诉记者,现在比较老牌的服装出口公司都不再做沃尔玛的订单了,因为价格太低,基本上没有多大利润。 他分析,由于沃尔玛订单提不了价,工厂没法做,现在可能至少有20%的服装订单转移到了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