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产销分离发动橱柜业模式变革

  2007/12/20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带着多年在橱柜企业打工做营销的经验,转行自创“凯诚”品牌,自建工厂进行生产以实现自己对橱柜的真实理解,立誓打造一个“主要给做饭的人使用”的橱柜品牌。曹和,这个在橱柜行业摸爬滚打了13年的凯诚橱柜老总,在2007年却做出了一件让行业震动的举措:将生产全部转交给专业生产厂家雅美居,自己潜心做品牌推广与营销策划。

    曹和似乎是众多正在谋求迅猛发展的中型橱柜品牌的典型代表,在做大品牌与提升销量的双重压力下,生产能力的不足往往成为最大的束缚。产销分离无疑是一次经营模式的变革,让橱柜品牌找到了一条发展的捷径,而这一点并非其他同行没有看到,只是他们不太愿意放弃产销一体化的既有模式。曹和认为,橱柜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大量的市场被初级产品占据,真正的品牌还很少,“小步慢跑”必然意味着落后。

    产销分离震动橱柜业

    2007年,中国橱柜行业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儿,不是产品的创新,也不是技术的突破,而是经营模式的变革:凯诚,一个并不是特别著名,实力远远不如康洁、欧派、科宝等同行的橱柜品牌,率先实行了产销分离。

    曾几何时,但凡称得上品牌的,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工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想法,把设计理念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掌控渗透到产品中。曹和也是如此。早在1994年就在刚刚处于萌芽状态的橱柜企业里打工,到2000年,认为自己该干一番事业时,辞职出来单干,创立了“凯诚”品牌。“第一年我们就是找人代工的。”曹和坦诚地说,代工是做品牌的通常做法,有个牌子,弄点草图,让人一生产,就在市场上去卖,“既方便又没有风险”。但是一年之后,曹和挣了点钱,就开始折腾自己的工厂,“没有工厂总觉得自己不硬气,有了工厂自己想做啥就做啥,那多好!”

    曹和的工厂2002年开始投产,由于规模小,还几经迁徙,始终没能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凯诚”这个按“厨房”的英文“kitchen”取名的品牌却面临着发展的瓶颈:由于生产能力不足,渠道扩张难以推进。最终,曹和做出决定:放弃自己生产,将生产环节打包交给专业生产商雅美居。这个注定要列入2007年橱柜行业大事记的举动让曹和一下子成为新闻人物,被专家称为是“找到了一条迅速做大品牌的捷径”。曹和的看法是:“无论谁生产,标准和品质都是凯诚定的,卖的都是凯诚的品牌,而我销售出身的专长将更有利于品牌的塑造和销售的提升。”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