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信贷从紧 北京地价回调预警

  2007/12/26  [访问本页PC版]

    “并不是这家退出的公司对这块地不感兴趣,而是财务安排的问题。”前述权威人士对记者说。所谓财务安排,即是该企业明年一季度的预售楼盘按揭贷款额度没有最终确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没有胆量在土地上“一掷千金”。

    尽管自2003年央行发布121号文件后,各商业银行已经不再对开发企业发放土地购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但地产商拿地的“底气”依然与银行信贷未来的“松紧”有直接关联。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的调查,地产商的绝大部分现金流,均来自于银行发放的按揭贷款。

    根据钟伟的研究,房地产企业已购置而未开发的土地上沉积的银行贷款,超过90%的来源是银行按揭贷款。在钟伟主持的“地产企业囤积土地情况报告”中指出,沉淀在土地上的银行贷款高达两万亿元。

    由此,今年10月以来,对房地产信贷政策,尤其是按揭贷款政策的收紧,显然开始影响地产商今后在土地上的投资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按揭贷款形成销售回款,地产商能投入在土地上的资金,就要受到影响,这是一个资金链运作的问题,按揭贷款是关键环节。”钟伟向记者强调。

    最终从1号地“临阵脱逃”的这家企业正是碰到了这样的问题。据记者了解,按照计划,该企业在明年3月前将有两个楼盘陆续开盘。按惯例,在本年度末,开发企业应与商业银行确定来年的按揭贷款额度,以保证资金链条的顺畅运营。

    “但现在银行拖着没办,因为明年银行是按季度核算信贷指标,但银行自己的指标还没有确定下来。”前述权威人士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今年10月至今,这家企业的几个在售项目,同样受到按揭贷款信贷政策的影响,总体回款水平下降,最终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底气”在土地市场上“一掷千金”。

    短期调整

    中国土地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孙友云认为,目前,信贷、金融、土地市场基本已经捆绑成为一体,房地产企业拿地越来越不依靠自有资金。“信贷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平等的,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这可能在短时期内抑制住企业的购买力,从而实现一个短期的地价调整。”孙友云预测,明年一季度地价面临短期调整的可能性最大。

    在12月14日,1号地块的开标现场,一位地产商就曾表示,在房地产未来市场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会贸然在土地市场出手。一位参与了近期土地开标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已经很难看到像前两年一样,动辄把标的价格翻倍之后投标的现象了。”此前,上市公司动辄便以翻倍的报价杀入土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土地价格。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