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名牌陶瓷市场未受影响2007/8/16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 2007年8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发布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称原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自2007年9月1日起不再保留。 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建筑陶瓷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部分企业称之如切肤之痛。然而消息公布至今已半个月有余,各大企业不仅未见手足无措,反而拍手称快者越来越多。 摘掉光环、王冠之后真的对所谓的“名牌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构成威胁吗?在虚惊和冷静思考之后,陶瓷企业开始正视这一问题。 缘起 评选造假换届“小产” 在名推委的消息公布一周后,8月7日至8日,国内媒体广泛报道和转载了相关消息。有未公开身份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取消“中国名牌”是因为建陶业属于高能耗行业,所以不予支持。然而这一说法一天都没有站住脚。 8月8日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就以《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评选造假悬疑》为题对事件的真正原因做出了披露———建筑陶瓷行业首届“中国名牌”产生于2003年,共评选了10家,按评选的规定,“中国名牌”这个头衔有效期3年。2006年,陶瓷行业的“中国名牌”理应进行“换届大选”。评选进入数据公示阶段后,立即引发了整个陶瓷行业的集体质疑,有“内部人士”发表长篇数据分析文章对企业数据造假进行曝光,众议纷纷使“中国名牌”评选活动陷入“造假门”。评选被迫“暂停”一年,于今年6月再次步入省级公示环节。戏剧性的结果再次出现,同一企业在2006年和2007年公示的数据居然大相径庭,于是这些盖满红章的报表的有效性丧失了实际意义。 反应 取消名牌名企扼腕 虽然对于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在公示之时并未作过多评论,但是最终的评选结果却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全部取消资格。 面对突如其来的结果,陶瓷行业巨头们受到了不小的震惊。在原“中国名牌”10个企业中拥有7席的中国陶瓷生产大户佛山市对此感觉颇为强烈,《佛山日报》就以《佛山建陶痛失7个“中国名牌”》为题报道“使得佛山这个世界最大的陶瓷产区陷入一种巨大的尴尬中”。包括《佛山日报》在内的不少媒体所采访的新明珠、蒙娜丽莎等企业对此事的回答多为“有影响”,认为取消评选后会对企业形象构成影响。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