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提价是行业迈向高端的开始 陶瓷色釉料不得不水涨船高

  2007/8/1  [访问本页PC版]

    我国当初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发展出口型经济,解决就业、积累外汇储备,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保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提升出口竞争力,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时至今日,我国的外汇储备早就突破万亿美元,议题变成怎么获取高收益,当初的主要政策目标已经实现亚洲金融危机也过去10年,世界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迁由中央与地方财政以75:25的比例分摊的出口退税金额,成为主要出口地的沉重负担。随着出口额的节节上升,增值税连年下降,有的已经到了-25%。时移事易,此时抱守出口退税的老唱本不放,无异于自缚手脚。

    取消“出口退税”压力不止来自国外。以低价资源与低成本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销售低价产品,实际上是自我剥夺未来发展权利:以高污染、高能耗、低资源生产产品,人为扭曲定价机制,将本应由子孙后代享有的资源提前廉价打包出售,是对后代的不负责任,还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环境危机。居民消费、出口、投资与政府支出等均计入GDP,表面看来经济增长动力十足,但若算上另外一笔账,我们的快乐就得大打折扣。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另外,由于劳动力价格在低价商品经济链条中被人为压低,使得这些劳动者的后代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民族素质无法提高,中国经济将被钉死在产业链的下游。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内知名陶企开始越来越重视自主品牌的建设,从新技术、从新工艺、从新设计、从质量、从高标准做起,夯实品牌基础,为的就是参与日后更为严峻的全球竞争。

    色釉料的市场空间

    陶瓷化工原料可分为天然原料和化工合成原料,还可分为坯用原料和釉用原料,其中前者98%以上为天然原料,由不同的矿物质取得,后者包括化妆土、面釉、色料及各类添加剂。若中国以每年50亿m2的陶瓷产品来计算,每年釉料总量需求为250~385万吨左右,而色料需求约15~30万吨,其中坯用色料需求较大。在中国陶瓷化工原料企业大大小小约有1000多家,但其中的30家左右算是颇具规模,基本上可占总产量的80%以上。由于消费层次的差别,产品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中低档产品约占80%左右,高档产品约占20%左右,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数字反差对比。从数据对比中说明中国陶瓷制品与中国陶瓷色釉料在走向中高档方面还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见仁见智就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素质和经营取舍了。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