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涨”声过后

  2007/8/25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猪肉涨价之后,方便面也借机上位。昨天又有消息透露,广州的快餐行业也开始了不同幅度的提价行动。此前,佛山陶瓷企业结盟对所有产品提价5%-15%的行为,曾经受到各方质疑,认为其实施的可操作性并不强。然而,7月1日国家对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取消的政策发布实施,似乎成为一种催化剂,迅速促成了陶企提价联盟的集体提价。

    陶瓷产品的提价相对产业链上的其他行业来说,其实是滞后的。

    今年以来,氧化铝、氧化锌、钛白粉等原料的价格均上涨了5%-10%,其中钛白粉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10%,直接导致了陶瓷色釉料的价格上扬。一圈“涨”声(包括物流运输费用的增长)过后,最后各种压力集中压向了陶瓷制造企业。出口没有了退税利润,国内市场早已经被低价竞争搅成了一池浑水。最终,陶瓷企业的产品涨价也终于在经历了数年低价乱战后“圆满功成”。

    然而,这样的涨价给人的感觉并不十分好。说白了,它毕竟是在成本高涨与市场发生变化之后,形成的一种简单、被动的商业行为,并不是企业对市场的主动、主宰。也就是说,这样的涨价并没有反映中国陶瓷企业对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它所反映的只是企业在成本高涨之时保住原有的利润的心态,而非品牌与核心竞争力带来的附加值与价格的提升。

    “涨”声过后,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几乎都安然无恙,都在提价行动中保持了原有的利润基数。那么,涨价后的那一部分差额是谁在承担?现实给出的答案是:消费者。事实上,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并没有在各种如潮的物价“涨”声中得以提高。这个时候,我们思考的范围可能会脱离陶瓷,而转向社会消费和市场变化乃至政府的调控手段。

    日前,针对当前物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对价格体系的变动等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其中第四条就谈到“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称要保证低收入群体在物价上涨过程中生活水平不要下降。我不知道陶瓷价格上涨之后,会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定,从而对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造成影响。但我知道在全国房价普遍上涨的背景下,作为装饰材料的陶瓷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它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与其他行业一样,中国的物价上涨与今年的股市大涨大跌一样,令人无法适应。根本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步伐太快?还是国内需求过剩所致?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陶瓷企业似乎将精力过多集中在节能减排、大肆扩张、提价等与企业眼前利润有关的事务当中,而真正认清形势,对产品定位与价格体系科学架构的实质问题,却缺乏思考。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陶瓷产品的涨价并不是受市场的牵引所左右,而是建立在品牌与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的成功打造的基础之上,那样,它才不被市场所动。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