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中国房地产:政府调控与市场间的博弈

  2007/8/28  [访问本页PC版]

    第二,二三线城市时代到来,房价直逼一线城市。在全国6月份的房价同比上涨7.1%的同时,北海市以15.5%的涨幅位居全国之首,石家庄以9.4%的涨幅直逼深圳、北京,挺进全国五强。在一线城市房价暴涨问题还未解决之时,二三线城市房价就直逼上来,这不能不说是政府调控的不足之处,正是由于没有及时抑制住这股暴涨浪潮才将二三线城市一并卷入其中。加之一线城市利润率空间的不断缩小、拿地成本越来越高,开发商纷纷将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这正说明了房价暴涨这一问题在我国已经蔓延开来,急需政府寻找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予以控制。

    再次,投资热潮席卷房地产市场,大量购房需求来自投资性购房群体。从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向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了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政府通过税收以及限制户型等手段来抑制以投资为目的带来的购房需求。然而2007上半年的市场调查显示,全球房地产直接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820亿美元,超过了2003年全年的投资总额,其中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长势头最为强劲。出现这股房地产投资热,原因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投资观念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房价的持续增长燃起了人们投资的欲望。再加上政府没有进行合理的投资引导以及违背市场规律一味打压造成的反弹效应,投资热潮将本就动荡的房地产市场推向了更大的漩涡中。

    在这股投资热浪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股市。经历了连续几年的熊市后,股市在2007年迎来了久违的牛市。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一并掀起了投资热潮的千层浪。“跷跷板”效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起了股市楼市的高度关注,股楼之间的资金争夺战成为2007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中独特的一景。

    纵观2007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各种反应,无一例外都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背道而驰。“天价地”将紧缩地根的土地政策击打的粉碎,房价在宏观调控的指挥棒下越调越涨,购房需求不仅没被抑制反而出现了强劲的投资浪潮,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触犯了市场发展的本质规律。面对市场上失衡的供求结构,政府不仅没有加大土地以及房屋供给量反而采取紧缩地根、银根,抑制消费需求的办法,这对于具有自身调节能力的市场经济而言,无疑会遭到市场的排斥,出现于政府宏观调控背道而驰的市场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自2003年起中国房地产迎来的第一轮发展高潮正是在这种市场化推动下形成的。

    为房地产市场寻找新的推动力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