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名牌恢复了又如何?

  2007/9/10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据某媒体报道,经过协会和企业等各方努力,从国家质检总局和名推委中传来消息:建筑陶瓷的中国名牌即将恢复,而原有的建筑陶瓷中国名牌则去年顺延一年的基础上再顺延一年。如果事件果真如此,那么很有可能明年将恢复对建筑陶瓷中国名牌的评选。这则未经证实的新闻,看起来似乎对陶瓷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然而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原有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任何改观。假设名牌真的能够得以恢复,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不光彩的过去,很难让人联想美好的未来。在这一事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与处理之前,就算名牌恢复了,对行业来说仍然有着挥之不去的阴影。“名牌事件”的背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笔者有如下几点疑问:

    问题一:8亿销售额的门槛究竟是否合理?

    许多人认为,行业集体造假的原因是,名推委所设置的门槛太高(8亿元)。实际上,高低与否,并非凭一面之词就可以说明的。众所周知,中国名牌原本就是稀缺资源,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但是8亿元的门槛,对建陶业来说,还是有不少企业能够达标的。也就是说,在原本就是作为稀缺资源的中国名牌,8亿设限,没有阻挡整个行业,因为达标的企业保守估计也有近10个品牌,所以这一门槛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然而一些不达标的企业,又想参加中国名牌的评选,通过造假蒙混过关。等到名推委取消了整个行业的中国名牌评选资格后,倒反咬一口,认为门槛设得太高了,那些没作假的企业又该说什么呢?

    问题二:作假也能恢复名誉?

    如果中国名牌恢复评选属实,那么名推委该如何设定参评条件呢?那些曾经造假的企业是不是仍然有机会、有资格参选呢?如果能够,那就必然创造不公平,尤其是对申报数据真实的企业,还有对消费者尤其不公平。这必然也会损害名推委的公信力,中国名牌这一荣誉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覆水难收”。这次,名推委泼出去的水,还打算收回吗?一个已经发生的现象,足以证明名推委的公信力已经下降了。如,9月1日已过,但禁令并没有得到多少企业的响应,除个别企业在宣传删除中国名牌产品等字样,大多数企业还是照旧。这么说来,名推委说的话到底算不算数?该如何向公众交代。

    问题三:取消与恢复中国名牌的理由何在?

    反反复复,一时说取消,一时又说恢复,究竟是有没有定论?为何一直没有解释?无论是因为造假取消了评选,还是企业忏悔恢复了评选,还是协会斡旋起了作用。名推委都没有任何的解释,把公众的知情权也剥夺了。其实,民众最关注的就是这一点,中国名牌是否评选建筑陶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死要死个明白,活要活个清白,否则,企业就会成为玩物一样,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名牌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而消费者的利益也就得不到保障。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