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制度总是失效是很多企业的切肤之痛 如何让制度真正执行起来?

  2007/9/17  [访问本页PC版]

    对此,我们称之为“劣质制度”。劣质制度可能三种,一是人们知晓制度的内容,但是制度的规定不如经验更有效。譬如常见的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或厚厚的一大本放在架子上,或薄薄的几页纸钉在墙上,人们权当其为繁琐的文本,不如经验来的实在,便不会执行了。二是制度的规定显然比经验有效,但是就是过于理论,执行起来难度过大。譬如,有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搞绩效考核制度,企业一点基础没有,起点就开始运用平衡计分卡为工具。结果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可能并没有掌握这一工具,编出的来的制度云里雾里,连自己都绕进去了。还有一种劣质制度再常见不过,制度编写目的看似清楚,但到了关键流程环节总是模糊化,“据有关规定办理”、“请相关领导批示”等等简单的词句却直捣黄龙,宣布了制度只是一堆纸而已,因为它实质上在告诉读者“这些制度是无用的,只有领导有用”。在企业现实当中,很多是制度质量非常差,执行又缺少原动力,或者以一定的规律来执行。无论那种劣质制度情况反映出现,无非表明组织管理能力的低下。

    无影有踪的制度,指的是企业几乎没有人知道该制度的存在,不见其影但查阅文献却见其踪。这些制度你说没有吧也可以,因为知道有此制度的非常之少,说有吧却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一家大型国企在进行制度整理时,惊讶地发现很多制度实质处于“休眠”状况。休眠是指制度没有相应的被废止,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还处于正在执行的状况。非常有意思的是,一些休眠的制度是文革期间颁布的,一直未有相应的废除文件。还有一类休眠制度是颁发之日起就决定了休眠。某个部门出于解决某个问题的目的,经过高层的同意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欲加严厉的规定,但或者因为这个制度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或者是因为离现实距离太远,或者是执行制度的部门反感,发下去之后有的简单传达一下,有的根本不传达,然后就被扔在文件架里。那么这一部门出台的这一系列制度,从原理上来说除了最后一个之外,其余的均可称之为休眠,因为很多时候并未严格标明“此制度出台,原制度废止”之类的语句。这类休眠的规定类似于一个人处于失态时的言语。无影有踪的制度充其量也只是反映了制度出台者或者管理者的无能和尴尬而已。

    制度总是失效是很多企业的切肤之痛。

    那么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为什么制度很难执行呢?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