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经济日报: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007/9/27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国家统计局9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始建立粮食连续3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力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2006年,粮食产量实现了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3年增产,3年共计增产1335亿斤。粮食单产连续3年亩均超过300公斤,2006年达到314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棉、油、糖、果、蔬等经济作物生产获得较快发展,主要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步伐加快。2006年,棉花、油料、糖料、园林水果产量分别达到675万吨、3059万吨、11032万吨、9599万吨,棉花、油料、糖料单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畜牧产品和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06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牛奶产量达到3193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5250万吨。

    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比2002年增加1111元,年均增加2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由2002年的4.8%,提高到2006年的7.4%,打破了“十五”前3年收入增长缓慢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2004年—2006年农民人均增收连续3年超过300元,历史上前所未有。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稳定上升,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则持续下降。

    收入的不断增长为农村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坚实基础。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1834元增长到2006年的2829元,年均增加249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水平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农民纯收入的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农村扶贫事业的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继续减少,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绝对贫困标准测算,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2002年减少6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3%,比2002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农村低收入人口3550万人,比2002年下降2275万人,下降39.1%。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