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新年热议:地产调控不易 整治大业任重道远2008/1/13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2007年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以至高处不胜寒,中央政府铁腕整治,房产业宏观调控已然展开。 2008新年伊始,一场地产业思想盛宴于京城展开,“中国地产新视角・2008责任地产高峰论坛”上出现了任志强(任志强博客,任志强新闻,任志强说吧)、潘石屹(潘石屹博客,潘石屹新闻,潘石屹说吧)等大腕和徐滇庆、钟伟等知名经济学家身影。对于如何定调调控方向、措施如何能取得实效、房价到底能否降下来等热点问问题,各方翘楚给出一系列见解,中国房地产问题是公共财政、土地、金融、收入分配等一系列综合体制问题的焦点反映,要真正摆脱地产失重,还原民生热盼,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央政府的地产整治大业,确实任重而道远。 房价高企因流通货币过多 房价下跌与否在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徐滇庆看来毫无意义,“一个劲追逐房价的波动,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必须重视的“西瓜”,是导致去年房价大幅飙升的根源―――金融市场的结构扭曲。“现通货膨胀率6.9%,银行基准利率只有4.14%,负利率导致人们不愿意把钱存入银行。” 徐滇庆认为,债券规模太小,期货尚未真正开始,外汇短期内不能做,只有股市和楼市来承担着这种高度的流动性。“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房价的高走势必然不会改变。”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提供的数据则展现出钞票过多的现实―――2006年,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下降幅度达50%,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严重不足,这也是大量资金流向楼市,导致房地产市场失衡的重要原因。 天价拍地根源在分税制 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看来,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本质归结于分税制。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改革,客观上造成了财权、财力的上移,事权、公共性事务下移,市、县、乡镇等财力骤然萎缩。由于中央不让地方政府发债,又无可靠的税收模式,因此地方政府普遍靠土地出让金来保障财政。 去年底,由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震惊全国。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同时,银行体系每向房地产行业注入4元资金,就约有1元被沉淀在土地上。报告主要撰写人钟伟提出警示,“继续维持既有决策思维定势和市场供求状况,对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将是一场危险而巨大的赌博。”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