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创品牌主攻内地 500余家台企搬离广东东莞2008/1/21 [访问本页PC版]一些通过“先入为主”积累了原始资本的大型台企,则相对占据了主动优势。他们更愿意把自己东莞以外设厂行动称做“布局”。“像亚洲光学(号称世界最大镜片研磨厂)在六年前就察觉,大陆政府的政策对企业愈来愈严格,便预先到中南半岛布局,现在这一块地区的产量已对集团有一定贡献。”亚洲光学公司董事长赖以仁表示。 但他也分析认为,过去为求发展,地方政府招商是大小通吃、好坏兼收。如今挑精拣肥做法,可能会引发台商再次迁徙潮。众多接受采访东莞台商承认,转型中的东莞乃至中国,企图通过这一连串保优汰劣的新法规和政策,迫使企业跟上脚步。 尽管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一些大型台企业对是否迁离东莞,还是相当慎重。早在1991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巧集集团总裁张汉文就看中了东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到此开办了富华鞋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富华已经成为拥有7条生产线、2000名员工,月产量15万双鞋的大厂。 张汉文是坚定的东莞支持者。他称,自己绝对舍不得搬离东莞。为此,他选择在传统的制鞋行业中寻求突破。“富华生产的电工工作鞋绝缘性能一流野战鞋非常结实,连钉子都穿不透,而且非常轻便。这些都是应用新技术的成果。”张汉文说。 转型自创品牌主攻内地 “简单出走毕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抓住最后一次的机会,进攻中国13亿内销市场,则是东莞台商下一个逐鹿中原的大梦。”一位熟悉东莞台商发展历史的人士如此呼吁。 早期由台湾转迁东莞发家的台资鞋厂兴昂国际,已经做出跨越产业升级新门槛的行动:去年,该公司完成香港挂牌上市,募集港币28.82亿资金后,全面发力,抢攻大陆内销市场。 “大陆内销市场空间的诱惑,则吸引了具备一定实力的台资制鞋企业转型自创品牌,主攻内销市场。”东莞台协一为副会长级干部进一步分析兴昂如此做法的幕后深刻原因。 台企兴昂的做法并非孤立事件。徐福记集团从1999年开始扩大大陆市场,目前已成功地由一个靠国外订单生存的加工贸易企业,变成了一个在大陆消费市场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而它的总部就是设在东莞。 众多台企这种需要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得到统计数据证实。台湾中华知识经济协会理事长陈明璋教授曾经就台商产业转型压力问题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东莞、深圳及其它地区,85%以上的台商感到了产业转型的压力。该调查充分显示,台商产业转型升级中最需要的依次是:培养转型人才,知识管理,转换经营模式,建立品牌和财物融资等。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