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 中国面临挑战

  2008/1/23  [访问本页PC版]

    积极调整内部经济结构,是中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基本手段。一方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职工最低工资,规范法定工作时间,建立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规模,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就业,有效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有效内需扩张。

    首先,应加强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体系改革,完善多元化税收体系其次,尽可能减少政府在生产领域的开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和提高政府操作透明度是基础最后,加大在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扶贫。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支出,提高社会发展的和谐度。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国家要重视对质量和品牌的监督和扶持,把培养国家品牌作为“走出去”的核心,限制和约束那些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短期投机,规范国内企业在境外的恶性竞争。

    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中国由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限制,在开放条件下处理大国经济关系时,既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还要妥善处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处理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关系时,我国应采取开放的心态,加强对话,积极主动化解贸易摩擦,充分估量发展的困难与问题,让发达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不要过分高估我国经济实力,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也要尽可能地让西方人民更多了解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发达国家面临的就业问题和福利问题在我国更为严峻。

    在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时,要加强团结合作。倡导新的国际秩序,通过自由贸易区合作、经济特区建设和必要的政府援助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实现互利共赢。我国国力的增强客观上要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加强交流。中国市场的扩大也应该让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国家共享我国发展经验。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要按照“睦邻、友邻和富邻”的方针以及“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原则,保持与周边邻国的良好合作,稳定务实推进边界问题的合理解决。要积极推动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进程,完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印战略互信和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可能。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有关国家合理开发东海和南海资源。

    资源环境瓶颈必须突破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