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今年通胀控制目标宜定在5%以内

  2008/1/4  [访问本页PC版]

    第一种方法,鉴于发动时机、发展轨迹、转折点等方面都极为相似,我们认为,选择上一轮通胀逐步回落后的2005年新涨价因素作为对2008年新涨价因素的估计可能是比较合适的。第二种方法,考虑历史均值本身在统计意义上所具有的代表性,我们同时也选择了以2001年以来各月环比历史均值作为2今年新涨价因素的另一种估计。第三种方法,如果下半年政府开始逐步推出调价措施,那么,措施逐项交错推出,使得各月环比上涨具备了基础,这可能会使总体cpi的环比演进态势与2006年非常接近,因此,我们也将采用2006年的新涨价因素进行估测。

    按照上述三种方法,所测得的2008年可能的新涨价因素分别为1.0%、0.7%和1.1%(相应的2008年年通胀率可能分别为4.1%、3.8%和4.2%)。因此,为给宏观调控留下一定回旋余地,将2008年新涨价因素控制在2.0%以内应该是可能的。结合前文测得的翘尾因素3.1%,2008年全年cpi目标值就大致为5.0%。这一水平虽然不是此前我国经济学家所认为的最适度通胀率,但也是他们认为的可容忍的上限。给定这样一个过去已经认可的经验水平,比另行给出一个新数据,会更有利于稳定通胀预期。

    采取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确保全年cpi上涨控制在5.0%以内目标的实现,需要多种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翘尾因素”是历史,只有“新涨价因素”是来年逐步形成的。因此,保证5.0%年通胀目标实现的措施,实际上就转化为如何稳定新涨价因素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应当做到:第一,确保经济增速适度回调,同时继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保持粮食和肉禽继续稳产、高产,确保供给。第二,高度关注食品贸易。未来仍要密切监测进出口动态,高度重视食品贸易政策的适时、适度、灵活调整,最大可能削弱国际市场对国内食品价格的影响。第三,要素价格改革应统筹兼顾,避免一哄而起。

    从更长期来讲,我国食品价格上涨本质上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因而,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稳定中长的通胀则是最为根本的。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