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奥运营销的“鸡肋” 谈联想放弃奥运top计划的事件

  2008/1/9  [访问本页PC版]

    奥运营销的“鸡肋”

    联想放弃奥运top计划的事件,其实真正意义是对风头正健的奥运top计划敲响了警钟。自从1985年萨马兰奇推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top计划))以来,这个超级游戏的参与费用一直扶摇直上,从第一期的几百万美元,到目前的2012年第七期top计划,预计费用已经达到8000万至1.2亿美元,而且还要继续追加投资进行宣传才能得到满意效果。可口可乐公司算是奥运营销的大赢家,在投入大笔赞助费后,要拿出9倍于赞助费的数目用于市场开拓!

    但是人们发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世界性“草根精神”的崛起,如今的奥运营销很难像以前那样垄断话语权,比如一直作为可口可乐对手的百事可乐的非奥运营销就已经做得炉火纯青:当可口可乐把体育明星印在包装罐上的时候,百事可乐则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号召“草根”参与“选秀”,草根们只要支持奥运会就可以参与“上罐选秀”,这一个活动就有1.4亿人次参与投票,百事可乐还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完全没用“奥运”这样的字样,但“奥运营销”做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奥运top计划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对奥运会无形资产的授予和分配,以及对奥运会相关话语权的价值最大化出售,这个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精英文化和传播渠道垄断的基础上的,可是这几年的奥运营销与以往相比,出现一个标志性的差别,就是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垄断的、压倒性的话语权优势在很多行业都在消失,“草根精神”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开始了对奥运会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这样“去中心化”的结果就是奥运top计划商业模式基础的变化,和奥运营销无可逆转的“鸡肋化”。

    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联想撤退”就不仅仅是联想一家的事情了。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