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金融海啸 珠三角未倒港企苦苦挣扎

南方都市报  2008/10/28  [访问本页PC版]

    “走数”问题凸显

    恐慌情绪蔓延

    平湖辅城坳另一家陶瓷家具厂的遭遇,则是“无路可退”的典型。该厂同样设立于上世纪80年代,其家具产品全数出口美国,虽然工人数量不超过1000人,但由于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高,工人收入在生产高峰时可达到3000多元。

    从去年开始,美国客户“走数”问题开始凸显,在一个3000万元订单发生“走数”后,该厂开始缩减经营规模,今年关闭了两个车间,准备熬过经济严冬。由于裁员成本较高,老板选择了让工人“休带薪长假”的方法,即工人不用开工,吃住在工厂,每月领取9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待市场转暖工人可随时投入生产。但是,工人并不买账,他们无法接受如此大的收入落差,纷纷要求提高收入标准甚至主动离厂。

    “恐慌情绪在蔓延,很多人都做好了随时中止营业的思想准备。”欣姐坦称,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她和同行们正面临着“没钱破产”和“无路可退”的困境。以她所在的工厂为例,20年工龄以上的老工人有100多人,如果按正常破产程序,工厂要付给每个工人25000至30000元的补偿金,破产成本仅补偿金一项就高达数百万元。

    企业迁往内地

    降低生产成本

    相对而言,有一些企业在积极想办法内迁。邓先生是一家大型玩具生产厂家的高层管理人员,其工厂员工数量超过万人,主要为迪士尼、美泰、孩之宝等美国企业代工玩具,他表示,该厂9、10月接到的订单比旺季减少了60%,工人数量也减至7000多人。本周,他准备前往位于江西赣州的分厂视察。该分厂于2006年设立,员工总数超过6000人。

    邓先生说,赣州工厂的生产成本较低,人力成本节约50%,电费每个月也比深圳便宜30多万元,他表示,长远来说,扩展生产的重心将放在粤北、湘粤、赣粤交界地区。其中,人力资源优势将是往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赣州为例,除了工资水平较低,工人多是稳定的本地居民,利于工厂长期发展。”他表示,随着金融海啸的影响延伸至实体经济,生产成本低廉的地区对三来一补企业的吸引力将大增。

    倒闭港企一地鸡毛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