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德民企从草根经济跨向总部经济启示陶业广州日报大洋网 2008/10/6 [访问本页PC版]“搞错了,我们就回家当农民。”当时,顺德的老板“敢”字当先,敢于涉及“险区”、“禁区”,在改制方面迈出轰轰烈烈的一步。 原本在国有企业的顺德老板纷纷跳出来二次创业,顿时催生了顺德“草根经济”。 1992年开始,顺德就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顺德进行了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的包括行政体制创新、农村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内的综合配套改革。 顺德经贸局相关人员说,那一场产权改革,像万家乐那样的企业最终建立了现代化管理体制,企业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 产业转型:从“草根经济”跨向“总部经济” 在顺德今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议上,记者获悉,《顺德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开始实施,发展总部经济将是顺德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事实上,顺德企业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改革促使了顺德一大批企业家崛起,逐步形成了具有顺德特色的“草根经济”,有了本土经济才延伸出的“总部经济”。 “顺德发达的本土草根经济,是顺德产业升级转型的有力保障。”省委党校教授、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张长生认为,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看这个地方是否有“一有风吹草动就闻风而动的资本”。而产业转型就是改革开放30年中顺德三次转型中的第三次转型。 其中,第一次转型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这时期的顺德抓住机遇,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转变第二次转型是从1992年~2002年,顺德撤县改市,率先对政府职能进行改革,顺德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高。 按照相关统计,顺德拥有民营企业12000多家,注册资金达195亿多元,本土的草根经济占到了经济总量的70%,目前,这部分经济已经开始对外扩展。一年前,美的总部大楼在顺德北滘奠基后,其周边形成了第一梯队龙头企业纷纷谋划在顺德建立总部,其中海信科龙把白色家电销售管理的总部迁往容桂,同时,容桂也已经着手筹建高新区总部大楼,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构筑实质性的载体。 “发展总部经济,留住制造业高端环节,是提升企业、产业乃至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政府相关负责人分析,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可使本地企业扎根顺德,另一方面可吸引跨国企业在顺德建立区域性总部,将研发中心、生产和客户服务的核心环节等放在顺德。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