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家居卖场强颜欢笑暗自愁 内耗成最大发展瓶颈

都市家居  2008/10/7  [访问本页PC版]

    为了争夺消费者,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成为一种容易见效的办法。同时,由于地域消费需求的饱和,不少卖场更是开始进行跨区域发展。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更有失败的案例。

    一位家具卖场老总感慨的向记者说道,其实家具卖场扩张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尤其是跨区域扩张。因为家具卖场在向外埠扩张的时候,要直接与当地本土市场短兵相接,竞争残酷的同时,还可能受到当地卖场的“排挤”与“打压”,立足都很“困难”,发展难度就更大。

    同时,从代理商角度讲,由于同一个地区的大型零售终端的急剧膨胀,各品牌的区域代理商为了不失去阵地,也被迫增加专卖店的投入量。在整体消费需求比零售终端增长慢的情况下,这种做法让代理商的阵线拉长,导致了大量代理商投资负担加重、经营成本增加、平均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以前,人们普遍担心,未来家具市场被洋品牌挤占,毕竟在与国外对手的竞争中,实力悬殊是国内家具企业最大的心理障碍。而现在,国内同行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一些资金盲目进入家具建材流通领域,行业内耗严重,却成了制约家具行业发展的瓶颈。

    家具业要会“慢走”

    针对如今很多资金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准确市场信息,盲目进入家具、家居、建材等流通市场,超大卖场不断在全国各地冒出的状况,近日,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翟栋梁指出:“实践已经证明,在不断被摊薄利润的情况下,新进入企业的成功率逐渐降低。家具企业应当尽早进入实质性的深入合作阶段,借鉴外资流通企业进入中国的经验,利用市场的手段进行重组,在资本与股份层面上合作。只有科学地整合各自优势和实力,才是未来我国家具等流通市场值得期待的出路。”

    同时,对于家具市场如何谋变,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错位经营、准确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品牌化运作、开辟二级市场,这或许是今后商家谋求生存的良方。

    上海吉盛伟邦家具村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从一开始,吉盛伟邦就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行业中心和采购直销平台。这一模式力图打通家具产业链,减少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流通环节,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腾出真正让利给消费者的价格空间。

    同时,多样化经营,拓展渠道也成为家具卖场打造差异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家电、家居行业联手开店的情况,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双方的联体店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此外,不少家具品牌开始尝试进入百货卖场,满足时尚消费群需要。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