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亚细亚的突围之路

  2008/12/8  [访问本页PC版]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积累到2004年,亚细亚在发展上出现了拐点。但这个拐点出现时公司的业绩还不是急速下滑的。当时只是认为这是市场出现的正常的波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还是沿用原有的经营思路。到2005年,等山东的厂全部建好,进口的设备因为配套不齐,生产效率出不来,一直不能正常生产。到了2007年,上海厂大幅减产,矛盾总爆发,产品严重缺失,整个网络受到冲击,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

    这时候决策层已经认识到了直销制的弊端,提出要改变经营模式,将直销制改为代理制。2006年,公司将40多个直营部收缩为22个直营部,2007年又将22个直营部收缩成七八个。但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套跟进,包括内部管理体制的跟进,结果是代理制没做上来,直销制也没做上来,渠道信心受打击,业绩出现滑坡。

    今年初,原有的管理层开始提出,要在市场上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甚至也想到了进行股权重组。今年9月初,上海一位曾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以股权收购的方式,将原来亚细亚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24.37%的股份全部收购,形成新的股权重组。9月19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了股权重组的公告。同一天,新的管理团队就接管了亚细亚的管理权。就这样,亚细亚通过股权重组实现了管理权的更改。

    新的管理团队在总结并反思了亚细亚这么多年来所走过的路之后,卢伟坚总裁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改变,就是为了不改变”这一“改变宣言”就是在这时候提出的。“总体来说,我们要改变的是观念、是方法、是思路,甚至于许多的措施,不改变的是亚细亚这个品牌的创新、品质、绿色、时尚等这些高品味的内涵。”钟应洲这样对记者说,“首先一定要改变观念,我们重新调整了经营模式,重新丰富和完善了产品结构。我们要走的代理制是目前陶瓷行业相对成熟的一种代理制,但是要走好,必须要从管理模式、市场政策、对经销的支持政策和市场保护、品牌战略等方面做好最基础的制度建设,而不是硬性地去推进。”

    “不破不立,既要破又要立。从目前这两个月推行的结果来看,市场的反映还是比较乐观的。”原有的直销制下的员工的激励方法和激励系统,也已不太适用。他们也吸取了一些民营企业的做法,直接跟效益挂钩,由太多的人为的评估,改变成以定量为主的考评。

    接下来,新的管理团队针对山东生产基地的积弊也动了大手术,采用国产装备,上马了两条现代化的抛光砖生产线,原来的5条进口但已显得相对落后的生产线调整为三组,专门生产釉面砖。这样整合的结果,使产能扩大了8倍,产品覆盖所有的抛光砖及釉面砖品种。这一举措同样令人对新管理团队刮目相看。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