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煤价为何一涨再涨

  2008/2/18  [访问本页PC版]

    专家预计,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的增幅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全年的产量将达到27.3亿吨左右,而社会煤炭需求将达到27.28亿吨。煤炭市场供需将总体平衡,个别地区和煤种略微偏紧,煤价仍有望维持高位运行。

    ●“完全成本”体现资源稀缺性

    煤价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开始逐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体现,是支撑煤价不断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以前,我国的煤炭矿产权大多通过无偿划拨取得,安全、环境和转产成本也一直没有计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仅没有充分体现资源价值,也造成采煤的资源损耗无法补偿、环境破坏无法修复。对于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而言,还存在历史包袱越来越重,资源枯竭型矿转产进展缓慢,矿区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问题。

    在山西,记者听到这样一个例子:山西太长高速公路有1公里路段,本来修这段路只需要2000多万元,就因为处在煤炭采空区,就需多花3亿元。煤矿的环境损害成本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行业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2006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成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实行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改革也在酝酿之中。

    另外,山西省今年开始对煤炭行业实行可持续发展试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将这“三金”和企业缴纳的矿业权价款都计入生产成本,从而在原来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成本”之外,加上资源、环境、生态和转产成本,形成煤炭生产的“完全成本”。

    常新富告诉记者,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实施前,晋煤集团的资源价款只有0.56元/吨,之后则要达到10元/吨,如果再考虑“三金”,成本上升更明显。据统计,山西地区煤炭2007年底生产成本较2006年初上升70元左右。

    成本上升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2007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为30.31%,比上年同期下降4.82个百分点,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政策性成本升幅超过了煤炭价格升幅。

    政策性成本的上升,使企业更加认识到资源的珍贵,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常新富告诉记者,晋煤集团这几年在煤层气的利用方面下足力气,2008年晋煤将形成日液化125万立方米标准状态煤层气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目前,晋城大街上行驶的出租车“喝”的不是汽油,而是晋煤的液化煤层气。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