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陶都利剑断陶污 佛山治污综述2008/2/23 [访问本页PC版]▲【企业案例】 斥资千万元改造 实现清洁生产 去年,禅城区出台了《禅城区陶瓷企业清洁生产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办法》,陶瓷生产企业如不达标则不能继续留在佛山发展。禅城区的这个清洁生产标准,比以往执行的国家标准还要高。而一心想留在禅城的南庄一家陶瓷公司,打算再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环保改造,实现更高标准的清洁生产。 这次改造包括企业厂容厂貌、喷雾塔烟气、工业窑炉脱硫除尘等三大改造。其中重点和难点是窑炉改造,七条窑炉以煤气为燃料,窑炉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还达不到禅城区清洁生产的要求。目前,该公司已聘请一家技术服务机构制定改造方案,初步确定采用获两项国家专利的双碱法脱硫除尘装备。春节前已启动改造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改造。 江西、湖南等省的综合成本比佛山更低,这家年产值过亿元的陶瓷企业,为何不搬迁到内地去呢?这家公司老板说,公司在外地也有设厂,但佛山作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具有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只要降低能耗等成本,做好品牌,提高产品档次,陶瓷企业在佛山仍能立足。 “做好环保,就是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他回忆说,2003年公司投了500万元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因为节电、节水、粉尘回收利用,公司生产成本降低不少,一年就收回了改造投入。另一方面,公司一直走的就是高端路线,产品卖价高,企业也更有能力承受高昂的清洁生产改造投入。 ▲【整治样本】 莲塘:一个“陶瓷 村”的转型之路 2月19日,晴空无云,驱车行走在季华二路,刚从佛开高速跨线桥下穿过,就看见三座灰色烟囱。但喷吐浓烟多年如今偃旗息鼓,这家名为风行的陶瓷厂正准备搬迁到高要。与其相邻的鸿达陶瓷厂,面积更大,喷雾塔、窑炉均已拆除。 昔日工厂一开工家中一层灰 “去年底鸿达厂拆除时,我是拍手叫好。”住在200米外的60岁村民陈汝志说,十多年来他身受陶瓷污染之害。村里的第一家陶瓷厂鸿达建于1994年,最初两年他还很高兴,有了陶瓷厂从村里拿到的分红确实增加了不少。此后,村里还建起风行陶瓷厂与另一家瓷片厂,村集体收入三成多来源于陶瓷厂的租金收入。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