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建陶与夹江建陶之比较分析2008/2/25 [访问本页PC版]2001年底,全县建陶生产企业达123家,生产线310条,年生产能力达3亿平方米,目前,夹江建陶形成5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占全国建陶行业产量的约18%。 概括地来讲,佛山陶瓷在改革开放之初,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陶瓷工业基础,80年代初,凭借国有企业的优势与大量的银行贷款,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开创了我国建陶行业的新时代由于当时建陶行业的高额利润(暴利时代),市场吸引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纷纷军建陶行业,90年代初建陶行业短暂地维持了三分天下1988-1989年民营企业200多条墙地砖生产大线投产,标志着民营企业在建陶行业全面崛起,相应的就是国有企业逐步退出建陶行业竞争主战场,乡镇企业转制改姓成为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进入新世纪,佛山建陶经过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成长出一批年销值超过10亿元的大规模建陶企业。 夹江建陶自1987年才步入建陶行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夹江建陶行业,虽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积累较慢,但夹江建陶依*市场引导、政府扶植、银行支持、资源优势利用,一直都得以健康迅速发展,但2001年之后,高速发展的夹江建陶掩盖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迅速新增的生产线与厂家,提高了夹江建陶的产量,也增加了夹江建陶的彼此竞争,在夹江的建陶企业中,1-2.5条生产线的生产厂83家,占了建陶企业总数的80%,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建陶企业仅5家,总体来讲,夹江建陶的企业规模较小,缺少足够的规模效益,对于营销策划、品牌战略、产品配套、新品研发等方面都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而显得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削弱了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力。 事实上,目前的佛山建陶、夹江建陶整体上都面临着成本上升,产品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今年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新规定的影响,整个行业在艰难激烈的竞争面前面临着再一次洗牌的局面。应该说这一次洗牌的结局是明了的:行业的巨头——规模较大、配套能力强的集团企业逐步形成,众多专业化、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成长壮大,建陶行业的新局面是集团化、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但这一次洗牌的过程却是痛苦的,竞争的主力军都是民营企业。 3、资源与能源 夹江页岩资源丰富,全县22个县镇中有16个县镇拥有优质页岩粘土,全县以探明的地质储量有4亿立方米,品位好,储量大,可保证陶瓷工业开采上百年生产需要。2001年又探明了储量丰富、适合中高档产品的高岭土矿。产区与生产区路途近,运费省,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是发展陶瓷工业的天然宝地。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