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后用工告急 劳动厅:开发本省劳动力迫在眉睫2008/2/26 [访问本页PC版]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常在“谈价”问题上,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胶着状态:在各种生产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为了企业利润,除非逼得开不了工,企业不会主动在人工价格上再轻易让步而务工者现在似乎也不急,他们也懂得了用脚投票的威力。 在我省欠发达地区,工资低更是困扰企业招工的另一大瓶颈。由于物价上涨带来普遍月薪预期指数上升,不少外来工对1200元以下的工资难以接受,这使企业感到招工的压力。 河源一家从佛山迁移过来的电子厂厂长告诉记者:该厂对一线生产工人有巨大的需求量,但是一时又难以提供足够吸引人的工资和优厚福利吸引外地打工者,虽然本地人能接受目前的工资水平,但却因缺技能达不到要求。 “加工资才能缓解短缺,企业不能只涨利润不涨工资!”林景青说,“虽然目前珠三角工人的工资确有提高,但这属于补偿性工资,远没有上升到正常水平。但企业利润微薄,加点补偿性工资都已经使不少企业难以维系,涨工资谈何容易?”一位长期关注民工流动的专家提出了疑问。 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农民工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当然不能大幅提高工资。这位经理表示,从经济理论上说,高工资能缓解民工短缺,但高工资必然要求高素质。然而,眼下国内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没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没有高劳动生产率,产业升级也就无从谈起。 解决思路 开发本省劳动力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一些农民工的求职期望值增加,但他们的技能却没提高多少。”广州劳动力市场联办的新春招聘会上,一家钢结构公司招聘负责人徐鸣向记者埋怨。他们列出的“高级技工”岗位,一个也没招到,报名的全是初级工。 来自阳山的打工者刘任生无奈地说:“我以前干过运输、做过保安。现在有些单位虽然给的工资高些,但都是技术活,我干不来。”在佛山东方广场举行的新春招聘会上,几乎进场的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将技术工人作为招聘的重点。在深圳,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学院毕业生、已经获得专业技术认证的人才也很受欢迎,然而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却非常少。 据广州市劳动保障部门节后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5.3%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25%的人只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仅占13.1%。 “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是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首要问题。”谢树兴表示。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