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远: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看中国东盟博览会2008/2/27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同外国签署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2002年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自贸区建设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004年1月,双方启动了“早期收获计划”,600种农产品先行降税。2004年11月,双方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服务贸易协议》,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并已于2007年7月生效。 《货物贸易协议》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部分。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我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8位税号,下同)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低到8.1%。2007年1月,我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与此同时,东盟各国对我国的平均降税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协议》实施两年多来,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加快,经济融合加深,企业联系加强,人民生活受益,取得了积极效果。 1.双边贸易大幅增长,经济融合不断加深。从降税产品来看,我国向东盟出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是船舶、针织服饰、陶瓷制品和蔬菜,我国从东盟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是铜制品、橡胶制品和可可制品。从全球贸易角度看,《协议》实施后,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攀升,由2004年的1.2%上升到2006年的1.4%。同时,双方在彼此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4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东盟对外贸易总额的7.7%,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为9.7%。同期,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9.1%上升为9.4%。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加快了双方经济融合的步伐,也进一步夯实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2.企业关税支出减少,经营成本降低。自贸区实施降税后,双方企业减少了关税支出,降低了经营成本,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受惠货物总值60.5亿美元,减免税款33.9亿人民币。同时,我国企业申领了12万份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向东盟出口受惠货物总值21.3亿美元。按照自贸区降税计划,我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在2009年1月将进一步降到2.4%,到2010年,我国自东盟进口的约7000种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占全部产品的93%。同样,东盟国家也将作出类似调整。以泰国为例,2005年7月其对中国产品的平均税率已从12.9%降到10.7%,2007年又降到6.4%,2009年将降到2.8%,2010年将对中国90%以上约7000种产品实行零关税。随着双方关税进一步降低、企业利用优惠政策的主动性增强和自贸区宣传力度的加大,双方企业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 |
相近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