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家居企业如何化解人力成本上涨

  2008/2/29  [访问本页PC版]

    也有一些家居企业并不正面回应涨价疑问,他们认为“把盘子做大”是很重要的命题,要“通过企业的规模化来降低成本”。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林嘉教授强调,“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由原来的不签合同、不上保险,改变成现在的要签合同、上保险,费用是要有所增加的,但这是和未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未来社会保障制度要健全就要给予劳动者必要的保障,这个成本本身是企业应该承担的。”

    经历两年酝酿的《劳动合同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它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可以说立法的初衷非常易于理解。然而新法背景下资方用工成本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之前,京城家居界的恐慌情绪不可谓无,然而在新法施行两月后的今天,许多知名家居企业在谈到劳动合同法的现实影响的时候,则多了几分成竹在胸的气度。现实困难与积极意义是现阶段新法花开并蒂的两个方面,在新的劳资关系环境中家居企业如何更好地寻求生存与发展引发人们良多思索。

    新法如何优化家居企业劳资关系?

    “劳动合同法出台的初衷是为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前劳动者很多权益是得不到保障的,比如工资低、不休假、无偿加班、无保险等等,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初衷而言是要改变资方强势、劳方弱势的劳资关系、通过立法有效得以修正”,林嘉教授强调。依照法律规定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签了合同则必须给员工交纳五险,可以说劳资双方均期待随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用工相对稳定的局面。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一方面由于解雇成本、违法成本的提高,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会更加慎重。某橱柜品牌采取“无论是销售人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要通过培训和考核来决定去留”的办法,相应,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人则会获得相应的保障及待遇。采访中企业对于新法背景下的用人标准都有一句潜台词,即更注重员工是否具备工作岗位要求的工作技能。从企业的角度讲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来提高员工技能;从员工自身而言,新法并不能完全解决自己因不胜任工作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有许多家居企业得到律师们的真传忙着修订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求取得对员工管理的主导权,在制度本身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同样是要走人的。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