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珠三角产业资金“出逃” 警惕制造业“失血”过多

  2008/3/11  [访问本页PC版]

    【 www.FsTaoci.Com 】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工业是否强壮的根本。

    表面看来,珠三角的制造业跟金融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才有“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一旦产业方面出现一些风吹草动,资本便迅速集体“胜利”大逃亡,这种动向提醒:我们的产业与金融是貌合神离的。

    在劳动、资本、土地和管理水平四大核心生产要素里面,资本是最中性、最没有禀赋的要素,也是最轻盈、最易流动的要素。资本的这种特点,致使它与产业结合时的“化学链”极为脆弱。而资本的这一特点,也让它同时具有“危险”和“安全”的两重矛盾特征--对被遗弃的产业来说,资本这种趋利避害的快速流动,对产业是非常危险的,但对资本本身却是一种避险行为,从而变得相对安全同样,如果资本在选择新的附着体时,因过于冲动而导致判断失误,也极易让其置身于凶险之中。

    当下珠三角制造业出现资本向股市、楼市的集体大逃亡,便呈现了这种双重境遇。首先,制造业的“失血”,除了资本的趋利性外,也表明了它很可能同时在进行一种避害行为,因为许多制造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由于股市和楼市的过度投机与炒作,制造业资本亦不知不觉地踏进了凶险的泥沼。

    为什么我们的制造业与资本结合的时候,其“分子链”会如此缺乏稳定性,如此缺乏对资本的粘度?这时,我们往往会把寻找答案的目光转移到ge等跨国制造业巨头身上去。现在似乎并没有人能很好地回答ge是怎样的一种产融结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ge所从事的行业--电力照明设备、飞机引擎、医疗器械等,几乎都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垄断性行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和市场壁垒。也就是说,ge的实体部门从研发、设计、生产至销售、品牌、服务等,都具有超强的市场控制能力。而我们显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郎咸平说:不要误以为我们是制造业大国,美国才是真正的制造业大国,他们把制造业价值链上最没有价值的“制造部门”给了中国。郎先生所说的是“制造业”与“制造部门”之间的区别,其实正是“制造业大国”与“世界工厂”之间的区别。

    从价值链上来看,技术、品牌与市场对资本的粘度是最高的,而“制造部门”只是资本流动的一个踏板而已,对资本本身基本没有粘性。这就不难理解,我们为什么只能赚取微薄的“小费”了。著名经济学家金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制造业,事实上只是廉价劳动力的出口。

    我们的制造业资金,虽然表面上是由我们自己控制的,但事实上,我们控制的只是有关厂房、土地、设备等“资料性”资金,这些在制造业的价值链上,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认为这种制造业资金不重要。相反,它是制造业发展的“固本”之需,日后要进行产业链延伸和控制,进行产业升级,都需要这些原始积累来造血、输血。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