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港谁是中国国际金融中心?2008/3/18 [访问本页PC版]第三,从金融业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在金融设施、交易规模、机构数量、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就。 早在1992年,上海有关部门就确定了将该市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战略目标。十多年来,上海重点围绕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着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如今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雏形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业已成为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且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是中国大陆内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2)全国的货币、证券、黄金(232.45,4.45,1.95%,吧)、期货、外汇五大金融交易市场都已落户在上海(3)上海已成为中国大陆金融产品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地方(4)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加强,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5)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上海尽管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与一些已建成的全球性甚至地区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是市场,而上海目前的主要缺陷是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产品比较单一,创新能力还不足,服务功能也较弱。上海要实现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还要走很长的路程。 二、香港打造“亚洲的华尔街” 香港由于受地小人多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而金融业作为高端的服务业就成了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金融业如今已是香港当之无愧的首要支柱产业。香港具有先进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完善的法律、会计体系以及货币可自由兑换和低税率的简单税制,更拥有优秀的法律、会计、审计人才。香港的金融市场成熟,拥有完整的金融体系,兴旺的证券市场,活跃的外汇交易市场以及国际化的银行业,无论用哪项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来衡量,都已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金融最早是以银行业闻名天下,早在20世纪初,香港便位列全球“十大国际银行中心”之一。而香港作为亚太金融中心的崛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解冻银行牌照,使得外资银行大量涌入。90年代后,随着香港银行业管制的大幅放松,放宽外资银行进入设立分支机构或扩展分支网络的限制,使香港成了国际银行网点最集中的地区。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