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加上国际化标签之后的效果和运作方式2008/3/2 [访问本页PC版]所以,未来中国企业要探讨的不再是本土化和国际化这样的标签,国际化对于消费者来讲,它意味着是一种需求的变化,是一种品质的测量,是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对品牌的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的品牌要打赢家门口的国际品牌的战争,国际化是一种必须的选择。 国际化标签之运作策略:从外到内的武装 国际化的道路有很多,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有穿上国际化的外衣,有自己的国际化的品牌模式以及能够引领国际化的消费趋势,才能真正让国际化标签和元素发挥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作用,因此,国际化标签是一项从外在包装到内涵打造的工作。 策略一:“洋名字”与洋外表装点出国际化味道。消费者接触品牌是从名字和标识开始的,特别是中国的消费者,判断国际化的品牌常常从名字开始,比如,过去曾经响彻一时的欧典地板曾经一度成为高端地板的符号,在那之后,姓“欧”的地板越来越多了,因为消费者认为姓欧的地板就是欧洲的地板,而且会跟有品质的地板划等号,但是实际是这样吗?不是。但是洋名字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符号,消费者会认知一个有着味道的洋味的品牌定义为一个好的品牌,红星美凯龙以前的名字叫红星家具厂,很多消费者觉得红星太土了,后来企业为了发展需要,就加上了美凯龙,消费者立即认为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从而产生了信赖;浙江的贝因美奶粉常常被消费者认知为一个国际的品牌,实际上却不是,但是却因为有着国际化的面孔和标签与那些外来的国际品牌跻身到奶粉市场的领导品牌之列;中国宇通客车为了提升品牌形象,不仅从广告语:“中国宇通纵横中国”上改为“宇通客车,全球共享”,同时还在标志上下了很多功夫,俨然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拉动了国内市场的目标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可度。从名字开始,做个穿着国际化外衣的品牌,是使用国际化标签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策略。 策略二:把握消费者需求,创新产品品类。消费者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如何抓住这些需求,对于一个品牌是否能够成为国际化的品牌来说非常重要。比如在洗发水领域,消费者对于洗发水的功能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消费者希望去头屑,一些消费者希望柔顺,一些消费者希望焗油,这种对于功能的需求会不断的增加,因此,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宝洁公司在洗发水的市场就一直以走在最前面。化妆品也是同样的例子,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滋润、美白、防皱、护手、护身等功能的需求逐年递增,因此,美宝莲、玉兰油、欧莱雅、雅芳等品牌,都在一些核心的品类创新上去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些需求,从而成为化妆品领域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在乳品行业,伊利和蒙牛等品牌依靠不断的产品品类创新,比如按照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和营养搭配需要推出早餐奶、晚上好奶,针对一些高消费人群推出高品质的金典、特仑苏牛奶,这些创新不仅在全球的乳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深深的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品牌忠诚度,不仅成为中国乳品市场的领导品牌,更重要的是,也让达能等外来的国际化品牌毫无任何喘息机会。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