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装建材消费投诉总量高居不下 七大家装陷阱案例提醒您2008/3/13 [访问本页PC版]俞先生签订装修合同时,注明墙面油漆得用一品牌漆。但实际施工中,原本420元的底漆被调包成了120元一桶的面漆。这种漆作底漆,既不防碱,又不防潮。完工入住后,俞先生家的墙面很快就起泡、剥落。此外,橱柜、衣柜等木制品与墙体交接面也因没做防潮处理开始发黑。 专家支招:对于细节和隐蔽工程,业主在签订合同中要明确工艺处理要求,并现场监管。有条件的可聘请第三方监理,完工后请专业人士验收,莫让装修公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典型陷阱 草签装修合同,诸多承诺无法兑现 新婚在即,黎先生与一家装修公司草签下装修合同,并口头约定:除基本硬装外,公司保证设计师一周到工地3次、免费搬运装修材料等等。但在施工中,黎先生发现,约定皆没兑现。由于合同没有限制,黎先生只能吃哑巴亏。 专家支招:签订正规合同文本,把浙江省地方标准“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写入合同。合同中尽量细化装修的具体要求,明确装修工期。 典型陷阱 制作假营业执照和资质,骗取定金 金先生通过网络接洽上一个家装游击队,几次交流后,感觉还不错的金先生交了5000元定金,可此后,该公司却“人间蒸发”了。而该公司的营业执照、资质和负责人身份证等经核实也都是假的。 专家支招:业主选择家装公司时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施工资质、营业执照、售后服务能力,其次,看其管理是否完善,施工队伍是否稳定等多方面去了解。 典型陷阱 看准买主心切,把优等品调包成次品 陈先生在选购地板时看中了某店的样品,商家承诺该产品为优等品。急着出差的陈先生匆忙交了钱,货运到家,也没开包检查。出差回来,陈先生发现不对劲,刚铺的地砖与起初他看的样品差别很大,不仅颜色深浅不同,还有明显磨损,显然是次品。陈先生费尽周折退了部分货品,但已经铺设的地板却无法更换。 专家支招:送货上门时,需及时开包验货,仔细检查送来的产品是否与选择的货品一致让商家出具正规的发票,在发票上注明优等品、合格品字样,以便解决出现的质量问题。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