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本土企业竞争力的丧失2008/3/5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 活力28日化的“傻市”行为 这个本土的洗衣粉是屡创奇迹的,无论是“活力28”还是“奇强”,无论“白猫”还是“雕牌”,单品销量一直是本土企业的骄傲,但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却成为宝洁的铺路石。 活力28集团创建于1950年,1992年成立了集团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是这个企业的黄金时期,1995年全年销售洗衣粉近10万吨(按照每袋500克计算,就是2亿袋的天文数字),浓缩洗衣粉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80%,“活力28,沙市日化”作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广告词,也使该企业成了沙市的代名词。 第一个提出超浓缩无泡洗衣粉的概念,第一个在央视投放广告的洗衣粉品牌,第一个用数字为产品命名的公司,第一个上市的本土日化企业,第一个将广告牌树立在香港闹市……密集的广告使“1比四”的说法几乎成为孩子的童谣,从战略、概念和资金、管理的角度企业都是成功的,企业也在实践着所谓的“蓝海战略”,可是为什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让我们看看企业究竟是怎样遭遇滑铁卢的吧—— 一、活力28创业初期:最初的“活力28”是个很注重营销的企业,当年由于浓缩洗衣粉的价格要高于普通洗衣粉,企业的员工就背着洗衣粉进入社区和街道,进行体验式营销,特别是洗衣粉用量最大集中式采购的宾馆,活力28的员工们背着洗衣粉和宾馆的服务员一起验证和比较活力28的效果,这样的主动式服务营销方式在现代也是十分超前和有效的——十多年后,这一幕走街穿巷式销售方式同样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汰渍的广告里面,可见“活力28”在营销的建设上面当初是十分扎实的,这也是“营销互动”成功的典型例子 二、企业的魄力和明智决策:企业具备一定积累以后,几经论证和思考,活力28终于随着中央电视台的信号覆盖了中华大地,以后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长长的运货车几乎让整个荆江大堤堵塞,而这一堵,都是几天”这样的场景很多沙市人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说那个时代,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是可靠的,广告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企业出现弊病,首先是帐务管理:对于当年的集中配送,欠款是企业之间正常行为,但是“活力28”表面上的繁荣实在太让人兴奋了,现款提货也不在少数,所以对于应收帐款的管理非常薄弱,以致于到1994年,活力28呆死账多达近1亿元,流动资金严重匮乏,新项目相继胎死腹中,拳头产品洗衣粉的销量开始下滑 四、活力28在繁荣的表象下相继开发洗发水、香皂、卫生巾、杀虫剂和“活力水”,多元化的结果是产品质量和销售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特别是“活力水”项目,是全套的进口设备,属于大型的项目投资,占用资金数额巨大,但是其市场策略违反市场规律——“做洗衣粉的做水”使消费者难以买账,“傻市”行为给企业背上沉重包袱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