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万科保利等地产巨头抢滩保障房市场

  2008/4/16  [访问本页PC版]

    利润空间被政策挤压得所剩无几,使大多数房地产商失去对保障房的兴趣。民企投身保障房市场的动机,更多时候类似做慈善、捐赠公益事业。

    参与开发北京通州区半壁店两限房的北京龙湖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筱玲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两限房’开发,解决大量中低收入居民的购房需求,进一步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统一与‘双赢’。”

    重新定位房地产业

    青岛市百通集团每年开发保障房的面积达20万~3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均可实现当年开发、当年销售,资金周转率是同等级商品房项目的2~3倍。

    总经理方立才告诉记者,保障房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无利可图”,“比如限价房,我们的利润可以接近20%”。

    “很多时候,保障房的赢利空间,是靠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控制能力和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来实现最大化的。”方立才说。

    不管是继续观望,还是主动出击、尝试新的盈利方式,未来5年,保障房市场急剧扩容都将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民营房企,要么走高端路线、商业开发,要么介入保障房市场,要么等待淘汰。

    阳光100置业集团副总裁范小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房企进入保障房市场的最大瓶颈,是缺少融资的扶持。如果监管层能在融资等方面扶持保障房开发商,这个新兴市场启动进程将会加快。

    周榕认为,随着保障房“薄利”时代的到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被重新定位,可以看到一种趋势,即“中国的房地产公司越来越像建筑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取代房地产企业”。

    “这种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房地产加工、制造,已和美国的承建商模式十分接近。”周榕对本报记者表示。

    End -- 佛/山/陶/瓷/网/www.FsTaoCi.com

    本文分页: [ 1 ]  [ 2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