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内蒙古城市建筑彰显鲜明民族地域特色

  2008/4/23  [访问本页PC版]

    2005年竣工的锡林郭勒盟党政办公大楼(张鹏举设计)整体形式上较上述建筑更具现代感,其装饰性符号也不是直白地在外墙上使用传统图案,而是通过窗遮阳处理与建筑整体更有机地结合,但其整体仍在强调一种新古典美的纪念性。近期完成设计的内蒙古大学教学主楼(张鹏举设计),因业主表达校园标志性和民族地区身份的强烈愿望,也采取了上述纪念性意味的新古典手法,在此,建筑师的创作努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纪念性语言的现代表达(顶部“蒙古包”的镂空处理)、色彩对于不同建筑语汇的过渡和柔化作用(校园整体暖红色的墙面)、以及赋与纪念性形体构件以空间实用功效(蒙古包的观光作用)。

    二、抽象出蒙古民族地域建筑的性格——空间与意象的表达

    正如业界共识,简单的符号化拼贴、堆积和形式主义的纪念性表达已经或正在被时代所遗弃。在地域建筑形态创造方面,建筑师应追求形式和符号以外的东西。以“形”表“意”、以“神”会“意”的意象表现常成为一种有效的解答。新生代的内蒙古建筑师认识到:由地域自然和文化习俗长期积淀形成的淳朴、雄浑、厚重的性格特征应成为这种建筑形式的所表之“意象”。1997年建成的内蒙古图书馆(贺颖设计)配合建筑个性采用厚重的形象2002年建成的呼和浩特市党政五大班子办公楼(温捷强设计)从蒙藏建筑中提炼出厚重、雄浑的特征加以表现并强调草原意象的强烈水平感而成为城市新的标志。2004年在呼和浩特北部山坡建成的仁和训练基地(温捷强设计)采用了淳朴的风格,用就地取材的碎石为外墙饰面有效地融入了环境,同时也不失厚重感建筑大师邢同和在内蒙古包头的作品——包头博物馆表现了“蒙古草原上的巨石”的精神意象。新近落成的呼和浩特机场候机楼(中国民航设计院设计)试图表现草原蒙古帐幕结构的洁白疏朗的意向。

    近期,内蒙古工业大学张鹏举教授设计完成的两个项目也采取了表现建筑意象的手法。一项是建于内蒙古乌海市的蒙古族家具博物馆,方案从蒙古族家具便于游走携带和形象自身的特征,抽象出“盛装蒙古人生活的箱子”的概念并加以表现,同时采用蒙古人获得空间的最直接的方式,来围合入口前的集散空间以取代通常博物馆具有集会礼仪功能的入口大厅。另外,该建筑置于一个空旷的植物园微凸之地,期望成为具有“草原敖包”式的精神之场。另一项为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和图书馆。该方案以“七方联体”水平舒展的体量解决了建筑的城市定位、面向大众的开放性、建筑的整体性与功能的独立性、建筑的性格与地域性表达等诸多问题。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