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超市遭遇供应链尴尬2008/5/5 [访问本页PC版]【 www.FsTaoci.Com 】我国建材家居市场包含多种业态形式,如摊位制市场、品牌专营店、建材超市等等。这其中,建材超市作为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型业态备受关注。作为一个舶来品,在被引进之初,建材超市曾在业界引起不小震动。而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材超市并未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 建材超市失意 据了解,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建材超市有其明显的自身优势。超市产品明码标价,价格透明,拥有自己完整的质量检测体系推出一站式服务,统一结算、统一折扣、“先行赔付”,极大的便利于消费者充分发挥 “航空母舰”和 “联合舰队”的整合力量优势,集中所有经销商的力量对外宣传,树立形象,占有市场。除此之外,超市模式进入中国后不仅发挥原有优势,而且根据中国国情做了适当调整。比如根据市场调整商品结构,在营销方面入乡随俗,适时搞一些打折、返券活动。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也表示,从理论上说,建材超市业态的优点相当明显:规划设计出紧凑的展示柜台,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场地资源尽可能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压缩流通成本利用批量采购的方式压低商品进价,从而达到以廉价吸引购买者的目的。 然而,尽管优势多多,国内建材超市的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 2006年10月,北京家福特建材超市因 “严重亏损”倒闭,在建材流通领域引起较大的反响东方家园作为东方集团全面引进美国家居货栈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投资开办的全国连锁型大型仓储式建材超市,在16个城市拥有二十几家分店,但总经营业绩不佳。2006年,东方家园沈阳明华店甚至被乐购集团收购改做百货天津家世界在转让家得宝12家店后,其一部分店在2007年易主华润,成为华润在各地的分店,2008年3月第三次转卖其资产。 有数据显示,至今为止,建材超市这一经营模式进入中国内地已有10年,拥有门店150家左右,但销售业绩仅占整个市场份额5%左右。 供应链成软肋 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建材市场的 “终结者”的建材超市为何会如此 “水土不服”呢?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指出,建材超市之所以在中国 “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中国式”供应链。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全国统一采购无法实现。 “这一问题充分暴露了国内建材在生产和物流方面的缺憾。” |
![]() |
相近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