ê×ò3
会员
APP
资讯
供求

访《中国智式》作者鲍杰军:写书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释放压力

  2008/5/13  [访问本页PC版]

        鲍杰军:就是差异化。在陶瓷行业到今天局面,我认为每一个企业都应该走差异化。有差异化,整个行业会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

        记者: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您既是实践者,同时又是理论的研究者和创造者,在企业或者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您认为应该怎么处理“知”和“行”之间的关系?

        鲍杰军:我在北大学习的时候,张维迎教授说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管理者用于沟通的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学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语言,这里面就谈到了管理的本质。为什么有很多企业的老板,说不定是小学没毕业,但是企业做得非常出色?德鲁克指的是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是在“行”。

        但是反过来,对于我们这种企业,我自己不断地学,学了不少的管理语言,我要求我的手下必须懂这些语言,否则的话,我说的话他们听不懂,就无法合作。我们开会的语言就是“知”,这种语言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是说用这种语言就很高级,但是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做企业关键是“行”,管理的知识只是一种语言,一种知识。

        记者:与陶瓷结缘三十年,您经常都会有一些让行业内外感到新鲜或惊喜的创意或创举,那2008年您又有哪些新思路?

        鲍杰军:在2008年我们没有什么新思路,因为我们一直走的是差异化道路,比如“天下无砖”,作为企业来讲,我们会继续的落实。为什么在行业内写这本书?也有一点想正名的意思。我们提出的“陶瓷时装化”、“天下无砖”,别人总以为是炒作,是找噱头,我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欧神诺并不是做这种噱头。在未来3到5年,甚至是10年,把“天下无砖”这个想法实现,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2008年对于企业来讲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年,没有太多的惊人之举。我个人会在2008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

        记者:您怎么评价《中国智式》?

        鲍杰军:我对这本书还是非常满意。第一是因为花了很多心血。在行业中,当时很多媒体第一个反应是我写这本书是否是写自传,或者是歌颂欧神诺的。当时让厉以宁老师为这本书写序时他也以为让他题个词就可以了,他也有这个顾虑,当我们把草稿拿给他看以后,他又同意了,他站在行业的角度,从他个人的角度对这本书做了评价,他认为,这本书代表的是一家之言,但是描写的是一个行业。第二个是真诚地谈了整个行业。当时写作的时候,包括编辑都提过,一定要注意,谈到企业和个人的案例要小心。为什么要用真名真姓,没有用某某某代替?而是谈了整个行业,好和不好的都谈了。我们心是真诚的不带半点去歌颂什么,或者是贬低什么,甚至是毁谤什么。我们很真诚地谈一个问题,即使当事人有一些不理解不高兴的时候,我觉得可以探讨。这是我们所坚持的。

    本文分页: [ 1 ]  [ 2 ]  [ 3 ]   [ 4 ]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相近最新资讯
行业  市场  企业  创新  思考
最新供求  优势供应  找+
 
 
返回上一页    回首页    会员登录